郭靜
(貴州省織金縣教育科技局教研室,貴州 織金 552100)
學習品質是決定學習行為的傾向和特征的心理依據。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一直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學習被動且負擔過重,主體意識和參與能力不強,獨創精神欠缺。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實施,是以素質教育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體現了現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動性、民主性、創造性的時代特征。優良的學習品質的培養,既是學法指導的任務,也是學法指導取得真正成效的結果。這就要求在學法指導的同時,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將兩者統一起來。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了時代的主潮流。那么,在現行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將怎樣通過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個性品質呢?筆者是這樣嘗試的。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書本知識,還要教他們如何做人。進行思想品質教育,必須以人為本,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要相信學生的潛能,相信學生能夠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斷變化發展與進步的個體。
閱讀有預習閱讀、課中閱讀、復習閱讀和課外閱讀等形式,不論哪種形式的閱讀,教師都必須在方法上給予正確指導,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新世紀呼喚著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要求教師的權威從此不再建于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展思維。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的基礎,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甘愿做人梯,做渡船,把學生推向生物教學的舞臺。在抓學生品質教育工作中,始終把尊重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探究為了開闊學生的思路,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自我獲取知識。為了使學生對所閱讀的重點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變換形式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思考。我指導學生在閱讀容易混淆的概念時,要運用對比法加以區分,找出異同點,從而掌握概念的實質。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反射和條件反射等。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把培養學生的創造素質作為重要的素質教育內容。創造力是個體綜合素質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種特殊素質,是推動全體順應環境、挖掘潛力、走向成功的內在動能。
如在講授《花的結構》一節時,先讓學生把自己帶的花拿出來觀察,同時,在屏幕上打出桃花的結構圖。然后請同學到講臺上,向全班同學展示所帶花的結構,同時,其他學生對照自己所帶花的結構,若不同,則再上臺展示。然后,學生討論花的基本結構應該有哪些?……在這堂課中,由于改變了實驗與講授知識的順序,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由結論式教學變為過程式教學,學生在實驗中先觀察,后獲得結論,這樣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探究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多看、多想、多做,從不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允許學生保留自已獨樹一幟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使學生產生創新的欲望和激情。
生物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它自形成以來就與生產、生活和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在備課中應該收集和參考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材料,創設課堂教學的活潑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發散性思維,多角度的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或結論。素質教育說到底,在于開發學生智力和非智力潛能,培養創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創設情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高峰體驗中”不斷產生內在的學習原動力,促進學生不斷探索,主動發展。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生的某種良好行為出現之后,如果能夠及時得到相應的認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滿足,形成愉悅的心境,并使同類行為向更高層次發展。準確合理的激勵性評價,能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樂于探究。只要學生有進步,哪怕是最細微的進步,都應該給予肯定。即使學生探究活動沒有得到我們預期的正確結論,也不能批評責備或諷刺挖苦,應該用一種積極態度來評價。
由于學生的先天條件及后天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發展過程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優秀生、中層生、差生,應采取相應的評價措施。激勵性評價也不能過度,如果一味地表揚,會導致學生對自己認識不足,驕傲自滿,不思進取,稍遇困難就會一蹶不振。自主探究性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的發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教師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主動的鉆研,與同學的合作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總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我,轉變觀念,才會不落于時代潮流。作為當代一名生物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品質,努力開創有效課堂教學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