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茅村實驗小學 孫 莉
對于語文考試有這樣一句話,“得作文者得天下”,由此可見作文的重要性。在作文中最能打動人的是真情流露,唯有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作文中,才能使讀者想你所想,思你所思。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注意調動積極性,提高學生對于作文的興趣,盡最大可能通過作文彰顯他們的個性,讓作文有著他們這個年齡所該有的蓬勃朝氣與個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應著重提高小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只有當興趣驅使學生寫作時,他們才更愿意用紙和筆表達出最真實的想法,從而使作文充滿真情實感,更能打動人。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與親身體驗非常重要,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更了解并且理解學生在這個年齡段的想法,從而探索出新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寫作方面的教育與啟發。
例如:教師在指導小學生寫關于珍惜糧食的作文時,不能只從理論方面告訴他們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或只是從淺層次告訴學生,這世界還有許多地方,還有許多和他們同齡的孩子面臨著吃不飽飯甚至餓死的危險。這些離他們的生活比較遠,學生可能當時會暗暗下決心要珍惜糧食,但過一段時間就拋到腦后了,不能持久。應該利用春游的機會帶他們到農田看看,親身感受一下勞作的辛苦。學生真正體驗了以后,在作文時就會有真實的感受,自然而然地融入真情實感,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對于寫作的興趣。因為春游去農田體驗勞作的經歷難忘,所以學生更能把珍惜糧食的觀念牢牢地記在心間。教師既教授了寫作方法,又教育了學生珍惜糧食,一舉兩得·。
想要寫好作文,讀萬卷書是前提,多讀書多積累是寫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多讀書,才能在寫作時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才能文思泉涌。讀書積累不僅能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使寫出的作文更有深意,同時對開闊學生眼界以及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讀書,真正喜歡讀書的學生并不多,如何讓小學生從心底喜歡上讀書,也是教師努力的方向。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豐富閱讀的形式,例如,把小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一起閱讀。學生在互相監督的同時,還能交流閱讀感受和認識等,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達到共贏。隔一段時間可以舉辦讀書交流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可獎勵表現突出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引導各小組之間有序競爭,比哪個小組看的書多,同時告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喜歡以及寫得好的段落詞句進行摘抄,積少成多,對以后的作文形成潛移默化的良性影響。
學生的作文寫完以后,教師的認真批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程序是,教師寫好評語與修改意見,將作文發回到學生手里,學生進行思考與學習,以便在下次的寫作中做得更好。但有些學生在教師將作文發回來的時候看也不看,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后續工作,讓學生看到自己作文的優秀之處與不足之處。教師可以在課上把寫得好的同學的作文給其他同學朗讀,大家一起分析作文中的可取之處,再舉例講說作文修改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改正措施。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爸爸和媽媽對孩子初次寫的截然不同的觀點與評價,也可以說明,教師若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一味地鼓勵或是一味地批評,應該看到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符合他們特點的寫作指導方法。每個學生都有擅長的方面,所以教師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挖掘學生的潛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寫作以及學習方法。例如在作文批改中,有學生的細節描寫非常好,但是結構比較亂,可以在點評的時候把兩個方面區分開來。對于細節描述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結構方面則可以給出指導改正的意見與思路,讓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問題。
作文只是學生表達想法的載體,讓小學生的作文更好地彰顯自己的個性則是寫作的重點。為學生的心靈插上夢想的翅膀,讓他們的天性得到釋放,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是有利于民族和國家未來的大事,是教師應不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