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任重 王重玖 杜紅芳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是教師直接進行知識的傳授,缺少研究創新意識,教育科研活動往往被擱置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角落。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越來越強,已為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礎。但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很多教師無論是在認識層面上還是實踐層面上對教育科研都缺少了解,都存在不少的誤區和困惑。因而,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順應教育發展,作為一線教師,必須尋找到學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支點”,并在具體操作中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
無論哪所學校,都需要一支具有較高師德水平、現代教育觀念以及較強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超前思想觀念以及學科業務上起示范帶頭作用的骨干教師,否則無論教師數量如何充足、學校硬件設施如何現代化,辦學水平都將落后于同類學校。因此,教師隊伍管理的不斷規范,已經是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現在的教師隊伍中,仍然有不少教師的教育觀念比較陳舊,仍然用一成不變的模式上課,仍然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方法教學,他們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教學方法,都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還得依靠教育科研,要引領全體教師不斷反思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徹底轉變教師的觀念,讓教育科研成為學校前進的不竭動力。學校領導要引導教師強化問題意識、科研意識,提高教師之間合作的能力,努力把教育科研的理念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學校領導應當成為教育科研的先行者,應當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排頭兵,要有開闊的視野、理性的思維、開拓的精神、求實的作風。
如何定位現代教師的教育科研呢?往往有一個誤區,一提到教育科研,許多教師會認為那和一線教師毫無關系,該是專家學者的事,對教育科研會產生莫名的畏懼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定位出現了偏差。一線教師的教育科研,不是像專家學者那樣純粹地進行研究,而是運用相關專家的理論成果,在科學有效的理論指導下,圍繞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將研究的重點指向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是僅僅側重于寫了多少文章,發表了多少論文,更不能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去完成一些毫無意義的總結,那樣必然脫離實際。作為一線教師,要努力克服研究和教學“兩張皮”的現象。
開展教育科研是為了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學生表現的問題、學校管理的問題等。譬如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歷,讓我發現班里的部分學生不愛閱讀,有的學生即使讀書,也不是深入有效地讀,而是漫無目的地讀。身為教師的我們也有點迷茫,不知如何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有了這方面的困惑,“有效開展童書閱讀,提升小學生讀寫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就應運而生了。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踐,開展系列化兒童閱讀的主題讀寫,凸顯階梯閱讀層級劃分,低年級重在繪本閱讀的實踐研究,中高年級重在整本書閱讀的嘗試探索,逐步把握讀寫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在閱讀中提高習作能力,在習作中增強閱讀能力。
加強理論學習。學校需經常向一線教師推薦優秀的教育理論文章和教學課例,組織教師學習討論,對教師進行“理念轟炸”,灌輸、強化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效的理論學習可以豐富教師的理論積淀,讓教師變得更加睿智,教育科研不再盲目,課堂教學中能多幾分思考。
倡導各類反思。要求教師經常問一問自己,有多少課時是自己滿意的?又有多少課時是學生滿意的?課堂設計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如果一線教師能經常反思課堂教學,把課堂上的得失及時真實地記錄下來,長此以往,定能不斷成長。
重視過程性管理。教育科研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重在過程的積累,為了讓研究更科學,必須做好過程的記錄,主要是課堂教學情況的記錄,記錄要詳細、具體、真實,為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創設科研條件。教育科研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學校要注意引導,創設激勵機制,鼓勵、支持教師大膽開展教改,引導教師合力攻關;教育科研需要大量的資料供教師學習參考,努力為教師學習、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資料、設備;當然,教育科研并不局限于課題研究一種方式,也可以是先有意識地改,不斷積累、總結,最后形成比較成熟的經驗,再進行理論升華,確定課題名稱。
教育科研需要教師大量的學習積累、不斷的反思實踐、長期的堅持努力,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要努力使教育保持長久發展的后勁,要讓教育科研為學校課程改革保駕護航,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