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旺七林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實驗小學,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性問題,是黨和國家的教育要求,人民美好教育需求的殷切期盼,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確的重要歷史使命和責任。面對這些要求和期望,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主動思考,明確方向,善作善為,堅持立德樹人,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新青年。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一些人重經濟輕教育;重視立刻看得見效益的硬件教育投入,輕視看不見的文化軟實力培育提升;政府對小學教育的支持不均衡,小學教育發展不平衡;有些教師缺少相關教學能力的專門訓練;有些教師重科研輕教學,以及在人才培養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不斷探索和努力。
一個人成長的歷程中,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構成了一個人受教育的三段重要時期。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人生中的基礎教育,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學校教育是一人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階段,對人才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會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教育的有效補充,對個人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小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開端,承擔著人才培養、大眾服務、文化繼承和教育創新的任務和責任,其核心是人才培養。小學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成長的重要教育環節,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這一過程的培養既體現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也檢驗我國教育的成果,乃至對教育的成敗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小學生的教育工作,既要全面地看待人一生的教育全程,又要獨立地看待教學期間的教育工作,這樣才能把握教育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明確提出:“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高等教育要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才能發展得更好。中國自古就有兼收并蓄的廣闊氣度,我們會吸收他國積極有益的文明和教育成果,但是我們一定要去偽存真,找準適合自己的正確發展道路。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們選擇了適合國情和民情的社會主義道路,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證明了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中國必須走適合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之路,教育必須“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這是與西方資本主義教育的本質差別,是我們必須要始終明確和堅持的。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習總書記提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首要任務,培養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這一要求為我國小學教育明確了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我國教師、教育工作者工作根本方向和遵循,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任務,這一任務我們必須要牢牢明確和把握。高校一切政策的貫徹、制定和執行,一切人、財、物的配備和使用都要圍繞這一核心任務進行要素匹配。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和國家需要,更是人民的期盼,百姓對教育的美好期盼就是我們教育的奮斗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同頻共振,協調一致,才能激發無限潛力,匯聚更大力量,為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貢獻出更多的支持和人才保障。
實踐育人工作是高校構建“十大”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能夠充分展現在育人過程中的優勢,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助于促進思政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提升。實踐育人的關鍵內容就是致知于行,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依托多類型的實踐基地、豐富的實踐內容、完善的實踐育人機制,真正引導師生在親身實踐中增強實踐技能,提升綜合素養,增強奉獻意識,樹立家國情懷,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因此,實踐育人工作是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也是時代發展在高校這片沃土催生的重要育人“產物”。
實踐育人工作對于高校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實踐育人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和育人導向,實踐和決策過程中能夠準確聚焦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點和難點,針對重點領域,選 擇重點對象落實重點任務,不僅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對于高校在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中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助推作用。實踐育人過程也是不斷改革創新育人模式的過程,始終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為高校思政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對于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大力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符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具有豐富而深刻的社會內涵,具有現實而深遠的內在意義。本文為構建當代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體系,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出了策略和方法,為進一步提升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充分發揮育人優勢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強大的經驗支撐。新時代對青少年教育提出的殷切希望,需要國家、黨、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來實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