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勤東
(山東省鄒城市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局,山東 鄒城 273500)
“掃黃”是指掃除有黃色內(nèi)容的書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及網(wǎng)上淫穢色情信息等危害人們身心健康、污染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文化垃圾。“打非”是指打擊非法出版物,即打擊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的破壞社會安定、危害國家安全、煽動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權盜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1]
為凈化網(wǎng)絡和出版物市場,按照掃黃打非“五進”(進學校、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農(nóng)村、進景區(qū))要求,在全市中小學設立“掃黃打非”工作站,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年級設立“掃黃打非”聯(lián)絡站,班級設立“掃黃打非”信息點,邀請在校學生和熱心家長作為義務監(jiān)督員,建立起縱到底、橫到邊的“掃黃打非”組織體系。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手機APP、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網(wǎng)絡和出版物市場的“掃黃打非”。
為防青少年沉迷網(wǎng)絡,免受不法書刊和不良信息的侵擾,提高廣大青少年對文化垃圾的鑒別能力和防范意識,文化執(zhí)法組織開展“弘儒正風‘掃黃打非’青春護航”活動,“青春護航志愿者以“掃黃打非”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一是講危害、明義利。青春護航宣講員從青少年常用的手機QQ、“抖音”APP及網(wǎng)絡游戲講起,深入淺出地剖析沉迷網(wǎng)絡帶來的危害,告誡青少年理性對待網(wǎng)絡游戲,增強辨別是非和抵制誘惑的能力。二是鑒真假、識善惡。在學校開展盜版教輔教材、工具書、兒童讀物巡展活動,同時從書的裝禎、用紙和印刷、區(qū)分出版社、查看版權頁等方面向廣大中小學生講授如何鑒別盜版,講解購買、使用盜版書的危害以及盜版對整個社會誠信體系造成的損害,教導青少年辨真假、識善惡。三是弘儒風、知榮辱。以“啟智立德”為主題,聯(lián)合新華書店、圖書館向青少年推薦國學經(jīng)典,開展“為好書找讀者、為讀者找好書”的雙薦活動和“讀正經(jīng)、立正統(tǒng)、走正道”的三正活動,宣傳儒家思想立德做人的修身之道,讓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于校園、走進課堂,打造文明校園、儒風校園,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明是非、知榮辱,形成遠離“黃、非”的思想自覺。
通過舉辦講座、發(fā)放綠書簽、開展主題班會、舉辦“掃黃打非”手抄報大賽、組織“五老”志愿者巡查等活動,調(diào)動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弘儒正風‘掃黃打非’青春護航”活動中來,形成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掃黃打非”新局面。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選取部分學校作為示范點,后八村、第二實驗小學被評為全國“掃黃打非”示范點。
通過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開展“弘儒正風‘掃黃打非’青春護航”活動,將“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覺抵制‘黃非’危害”的意識融入到廣大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筑牢精神家園的文化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