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附屬幼兒園 鄭琴芬
幼兒園課程實施對象是各年齡段的幼兒,她們在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上有很大差異。綜合上述幼兒園課程各方面的要求,精心設計、制作圖標,進一步將圖標靈活運用到幼兒園課程五大領域?qū)嵤┑耐緩街校翘岣哒n程實施效率的重要手段。
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不僅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運用圖標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設計圖標時就要緊扣教學目標,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小班語言活動《拔蘿卜》的目標是:理解故事內(nèi)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簡單地復述故事,能夠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故事《拔蘿卜》是一個趣味性與表演性相結合故事,它將人物和動物串連起來以此來引發(fā)幼兒的興趣。故事中角色較多,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在設計圖標時就定位在用鮮明的角色形象圖標表現(xiàn)主要角色和故事線索,我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了故事角色中的頭像,并按照故事情節(jié)逐一出示人物頭像,并在每個人物頭像中間以箭頭圖標來連接,這樣既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又讓他們記住了角色出場順序。在角色圖標的擺放上也是很有講究的,如旋轉展示、箭頭指示等,有利于幼兒明確角色之間的前后關系,引導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關系。如此通過圖標中各角色的展示,幼兒能清楚地根據(jù)圖標模仿各個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如中班手工活動《電話機》中的目標是:了解電話的簡單折法,學習折紙電話,喜愛折紙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其中了解電話的簡單折法,學習折紙電話是活動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于是我準備了“電話機”的折紙步驟,讓幼兒在折紙過程中隨時觀察,為他們獨立完成折紙過程提供了幫助。從而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幼兒的學習內(nèi)容是很豐富的,而且這些又是滲透在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幼兒年齡小,很多的學習方法尚未形成,日常生活中的常規(guī)還需要經(jīng)常提醒,然而圖標是以照片、圖案、符號的形式將幼兒的學習內(nèi)容和要求一目了然地表達出來,向幼兒傳達直觀形象的活動要求,讓幼兒明確做什么,怎么做。從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
春天到了,種植區(qū)是最茂盛、最生機勃勃的時候,但是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會常常忘記照顧種植區(qū)的植物和小動物。根據(jù)小班孩子的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我設計了圖標張貼在種植區(qū),通過圖標“曬水壺澆花”和“金魚缸喂食”來提醒孩子每天要給種植區(qū)的花花草草澆水、給小動物喂食;用一個“太陽”的圖標來告訴孩子要給植物曬太陽,畫了一個“小手托住花盆”的圖標提醒幼兒工具、器皿要輕拿輕放;還用畫了“愛心下面有花盆和魚缸”的圖標,讓幼兒知道要愛護種植區(qū)的植物和動物等。小班幼兒在這些色彩鮮明、具體形象的圖標的引領下每天都能自主管理、照顧屬于他們自己的種植區(qū),同時培養(yǎng)了幼兒的責任感和觀察力。
圖標不是圖畫,并不是畫面內(nèi)容越多越好,它力求以最直觀、最簡單的方式表達事物的最主要特征,因此具有直觀性和簡約性的特點。當然小班的孩子比較適合具體形象、色彩鮮明的圖標;中大班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水平有所提高抽象、概括、簡約的圖標他們都能理解,也能理解相同的圖標在不同的場合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幼兒園語言領域中的兒歌教學活動,兒歌語言簡潔明了,詞句音韻流暢,易于上口,曲調(diào)接近語言音調(diào),節(jié)奏輕快,幼兒可以在生動的韻律中感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幼兒園兒歌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兒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以及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等。《小胖小》是一首傳統(tǒng)味十足的兒歌,采用頂真的手法,句式整齊,富有節(jié)奏,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兒歌《小胖小》的教學中,我把兒歌的內(nèi)容以簡潔的圖標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將圖標以樓梯狀排列下來,這樣加深幼兒對兒歌的理解,使兒歌也更具備層次性,在學習兒歌時,在幼兒整體學過兩遍后,我以游戲的形式隱藏圖標,讓幼兒在圖標游戲的情境中,鞏固幼兒記憶,這首兒歌一下子就能擄獲孩子們的心,很快孩子就能記住這首童謠。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有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折紙,它造型簡潔夸張,富有情趣,是啟迪幼兒智慧的一項有意義的活動。活動中幼兒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和手法,對紙張進行剪、折、粘貼、描繪等操作。因此幫組幼兒了解折紙的方法、步驟、順序顯得尤為重要,而圖標恰恰可以以簡單、形象、直觀的特點呈現(xiàn)出折紙的方法、步驟、順序等。在折紙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認識一些固定的、常用的圖標,如“虛線”表示折疊線、“箭頭”表示折疊的方向、“一條實線加把小剪刀”表示剪開、“陰影部分”表示要剪掉等,這樣讓幼兒在折紙過程中自己觀察方法及步驟,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豐富、適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物質(zhì)基礎。因此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準備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舊材料幫助幼兒了解、記錄一些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完成探索的過程。這時圖標的介入就可以幫助幼兒了解實驗操作的關鍵步驟。如大班科學活動《浮沉》中,我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記錄表有三排,我把實驗中準備的材料:泡沫板、牙膏皮、空藥丸、吸管等都以簡潔的圖標形式放在第一排;第二排的第一格我設計了“問號”的圖標,表示對這些材料實驗結果的猜想;第三排的第一格我設計了“小手”的圖標,表示讓幼兒動手操作,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有了這張記錄表,孩子們的猜測和實驗結果就有了鮮明的對比,不僅加深了實驗操作過程的印象,還可以讓幼兒自己把實驗過程中的具體做法介紹給同伴們。
優(yōu)質(zhì)的教育教學活動需要科學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來實施,從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教師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多加思考,積極創(chuàng)新,合理地設計和使用圖標,努力發(fā)揮圖標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從而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