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理念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基本原則。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培訓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吨袊逃F代化2035》提出:“強化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的繼續教育與社會培訓服務功能,面向行業企業開展多種類型多種形式的職工繼續教育?!备黝愇募唠m為職業學校參與社會培訓提供了指路明燈,為職業學校發展開拓了諸多空間,然而實踐中職業學校參與社會培訓仍存在諸多困惑。職業學校如何揚起社會培訓之帆,依然有諸多話題值得探討。
“帆”向何處——社會培訓的定位。社會培訓主要實施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技術等級培訓和勞動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等。從經濟學觀點看,社會培訓機構作為一個社會經濟體,通過培訓教學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其關注點在于培訓項目能否得到更多學員的認可和參與,即通過課程設置和實施提高學員工作技能的有效性,同時自身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與此有所區別的是,職業學校作為一種教育機構,其參與社會培訓還同時衍生隱性的社會效益?,F實中,我們往往陷入“非此即彼”的陷阱,不是看重“經濟效益”,就是看重“社會效益”,使得職業學校的社會培訓工作進退失據。其實,職業學校參與社會培訓是履行社會經濟發展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優質高效的社會培訓,職校能夠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得以不斷擴展規模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二者是可以相得益彰的。
誰來“揚帆”——社會培訓的主體。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參與社會培訓的主體多元化,職業學校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么,職業學校是否有足夠能力來“揚帆”?這就需要審視職業學校開展社會培訓的能力建設情況。從理論上看,開展社會培訓需要職校具備培訓項目開發能力、特色培訓課程開發能力、經驗豐富的培訓師;從現實看,雖然職業學校具備豐富的辦學經驗,設計和開發了一系列的標準化課程,且儲備了一定數量的師資,但其主要服務對象是在校學生,與社會培訓的要求尚有一定距離。可以說,能力建設將是職業學校有效開展社會培訓的重中之重。做好這項工作,職業學??梢猿闪iT的社會培訓管理部門,可以基于社會需求設計培訓項目,可以開發符合相應人群需要的培訓課程體系,可以基于社會培訓的特質打造一支高效的培訓師隊伍。諸如此類的能力建設,無疑對職業學校的辦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進行系統謀劃。
揚什么“帆”——社會培訓的內容?!吨袊逃F代化2035》明確提出“面向退役軍人和武警官兵、進城務工人員、轉崗人員、城鎮化進程中的新市民、城鄉待業人員、殘疾人、農村實用人才等社會群體,提供多樣化教育與培訓服務”。因此,職業學校所開展的社會培訓內容應當具有針對性,具體而言:1.面向退役軍人和武警官兵,提升他們的學歷與技能,加強就業指導,搞好就業服務。2.面向進城務工人員,應充分發揮學校的服務功能,做好進城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服務和社會融入工作。3.面向轉崗人員,要提供多樣化的培訓內容、復合型技能培訓以及自主創業培訓,促使轉崗人員盡快實現角色轉換和工作適應。4.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新市民,要為他們開展技能培訓、法律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幫助新市民正確對待工作、生活中的問題。5.面向城鄉待業人員,應正確區分傳統失業型待業人員和高校畢業待業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社會培訓。6.面向殘障人士,應當秉持擴大其受教育規模、保障教育公平的觀念,通過職業教育提高殘障者的技術技能,實現殘障者的社會融合。7.面向農村實用人才,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進行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為他們提供學習標桿,對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認證。
如何“揚帆”——社會培訓的方法。一般來說,方法往往是為目標服務的?,F代學習理論強調,成人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權,往往在培訓過程中會結合個人先前經驗參與學習。為此,培訓方法的選擇主要基于兩個要素:一是成人學習者的參與;二是培訓內容的授權。然而職業學校在實施社會培訓中往往局限于傳統的課堂培訓,削弱了社會培訓的效果。為此,職業學校應該跳出傳統的課堂觀念,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選擇適切的培訓方法,如技術培訓可以選擇行為示范的方法等。當然,選擇哪種培訓方法對相應群體進行培訓,猶如詢問外科醫生使用哪種工具進行手術一樣,一切都取決于操作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