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茂中
在晴朗的夜空下抬頭望月,便可以感受“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又或者是“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月光總是讓人感覺有著說不盡的絕麗詩歌、賞不夠的皎潔美好。然而,月亮也有它的缺點。蘇軾曾賦詩曰“月有陰晴圓缺”,從天文學上講,月亮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是明亮的,而背過去的部分則是黑暗的。
生活中許多人也有著一張“月亮臉”。所謂“月亮臉”,即人們面對家庭之外,或對陌生人,或在社交中都有著陽光、溫暖的一面,他們認為,社交是需要去用心維護的,他們小心措辭、舉止得體,在社交中總是在為對方著想,而回到家中,因為卸下了情緒的“包袱”,便不自主地把自己最陰暗、消極的一面留給了家人。或搓手頓腳、肆意發火,或十分冷漠,不能很好地對待自己的家庭成員。殊不知這種情緒上的“陰晴圓缺”,在不知不覺中便吞噬了家人的耐心與溫暖,久而久之,就會使親情、親人與自己漸行漸遠。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包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當他每天釘的釘子都比前一天少時,他高興地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天起,如果你一整天都沒有發一次脾氣的時候,就拔一顆釘子。”最后,釘子被拔光了。然而,釘子雖然都不見了,籬笆上的洞卻永遠也不可能恢復。爸爸說:“你看,無論你如何道歉,傷口總在那里。”男孩懂了,從此以后再也不胡亂發脾氣。
是啊,家人總是站在自己身后,他們永遠是你最真心的助力。而你每一次的吵鬧和傷人的話語,就像那顆釘子一樣,深深地楔進親人的心里,即使用力拔去,也會留下一個個難以愈合的創口。
不要成為“月亮臉”,不要讓自己的“陰晴圓缺”傷害至親至愛。你要知道,那個在家中靜默守候的人,才是你心靈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