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貴蘭
(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重慶 400000)
談到新鮮語言的產生,網絡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熱點。作為語言禁忌最少,言論最為自由的地方,網絡產出的新詞和熱詞不勝枚舉,這些流行語迅速躥紅于短信、網聊、論壇、微博和各大報刊傳媒領域,從而形成網絡熱詞風靡一時。在2018年出現了很多網絡熱詞,例如:彩虹屁、家里有礦、涼涼等。而在人們使用這些網絡熱詞的背后,也反映了諸多的社會現象與文化。
2018年年度熱詞要排到第一的,當屬“錦鯉”一詞。
錦鯉,本是一種高檔觀賞魚,極富觀賞價值,由于它們往往價格不菲,外加名稱象征有余(富足),自古深得富貴人士喜愛。而這種多被富人飼養的動物,反過來也使得其更加具有富貴,幸運的含義。但作為年度熱詞的“錦鯉”卻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代指一切跟好運相關的事物,如有好運的人,或可帶來好運的事情。
讓“錦鯉”一詞迅速走紅的事件有兩個:一是選秀節目“創造101”中,被眾多觀眾詬病的楊超越,作為一個唱跳均不是最佳的選手,但仍舊以其龐大粉絲群的支持超越其他選手成功出道。外界把她這種沒有實力卻能獲得成功的結果看做是運氣使然,于是錦鯉一詞被安在了楊超越的身上,甚至楊超越就成了錦鯉的代名詞,人們在做重要事情之前會在社交軟件上轉發楊超越的照片,意為“求錦鯉保佑”。第二個事件則是支付寶抽獎事件。2018年國慶期間,支付寶官方微博開展了一個抽獎活動,從轉發此條抽獎微博者中抽獎,在沒有預熱的情況下,支付寶官方微博發起的這項“祝你成為中國錦鯉”的微博活動周累計轉發破300萬,閱讀量高達2.09億次。10月7日支付寶官方微博揭曉了抽獎結果,微博名為“信小呆”的網友獲得了“中國錦鯉全球免單大禮包”,包括了衣食住行等多達數百余種獎品,微博后臺也給“信小呆”的微博認證為“2018支付寶中國錦鯉”。這個事件之后,“錦鯉”一詞持續走紅,網絡上掀起了轉發配有“錦鯉轉運”“錦鯉祈愿”“錦鯉保佑”“錦鯉還愿”等文字的錦鯉圖像的熱潮。“錦鯉”于是成為“好運”的象征的意義,更加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錦鯉”開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運氣極佳的人。
2018年的網絡熱詞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并且經久不衰的另一個詞語便是:真香。
該詞最早出自湖南衛視《變形記》里面城市主人公王境澤。在節目中,主人公王境澤嫌棄農村條件不好,想要回城市。農村家庭的爺爺一直勸他,生氣的王境澤隨即說道:“我王境澤就是餓死,死外邊,從這里跳下去,也不會吃你們一點東西”。但幾小時后餓了的王境澤只能在農村家庭吃飯,邊吃還邊說了句“真香”。節目用上蒙太奇的處理手法,喜感度頓時上升。節目播出后該視頻內容被網友們制作成了相關表情包,開始不斷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該詞其含義主要表示某個人一開始表現出傲嬌的拒絕態度但下一秒肯定又會老老實實妥協于前者,吐槽自己打自己嘴巴、前后的言行不一的打臉行為。結合當代人們的心理,“真香”一詞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評判傲嬌結局的經典名詞,成為2018年最佳網絡語言,被全民使用。
網絡熱詞不斷被創造,不斷被接受,這些僅僅是因為人們對社會事件的關注所造成的嗎?無疑,不是的,這些詞語走紅的背后,還有當今社會人民對自己,對社會的態度的顯現。為什么代表錦鯉的楊超越和信小呆能被網友以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推到社會面前,除了對他們幸運事件的推崇,其實更多的是對這種幸運產生了同感心理。
當今社會,各種物質壓力越來越大,對于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工作生活除了枯燥就是累,對于楊超越和信小呆這樣偶然出現的幸運兒自然是羨慕無比,無數人都期望著這樣的幸運降臨到自己身上,懷著這種期待,“錦鯉”走紅就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其實與其說這是期待,還不如說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重擔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這時出現的“錦鯉”就仿佛是人民心中的桃花源一般,能給人們一種期待,向往甚至是希望:要是有一天我也這么幸運就好了。這種烏托邦式的想法才是“錦鯉”這類代表期望的熱詞走紅的原因。簡單來說,“錦鯉”其實代表了現代人民遁入桃花源的心態,是陶淵明避世文化的現代化。
那么“真香”呢?這其實也是社會文化催化的結果,簡單的概括“真香”代表的文化內涵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現代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社會,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迅速的變化總是讓人措手不及,所以此時出現的“真香”就代表了處于生活中不知所措的大部分人的嘲諷心態。所以“真香”其實是現代快節奏文化的必然結果。
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當下,眾多網民通過網絡平臺創造的網絡熱詞,不僅反映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且成為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網絡文化現象。人們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在創造和使用網絡熱詞時,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詞看到自己的深層心態和內心期許。剖析語言,將會發現更多語言中蘊藏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