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偉 李丹丹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在形式主義方面,部分學校仍然存在“不切實際,華而不實”的現象。比如部分學校制定目標眼高于頂,一味追求于擴大辦學規模,照搬熱門專業,忽視特色專業的創辦;同時,工作制度形同虛設,工作思路照搬亂套,導致高校脫離教育本質。校企合作之間的形式主義,主要體現在僅僅簽訂了合作協議,沒有真正展開工作。另外,存在弄虛作假的現象。存在部分高校對于檢查評估具有應付的心態,存在業績虛報、臺賬作假的現象。
存在部分領導不干實事,對上溜須拍馬,對下放任不管,不僅不深入教學科研一線,還不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導致教學工作存在問題。同時,存在部分學校教授等教育人員不重視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相關研究工作,而更加重視進機關當干部,存在官本位現象。另外,存在部分學校領導不重視本職工作的執行,缺乏為社會培養綜合性人才的思想,沒有樹立為全校師生和員工服務的理念,懈怠工作,服務態度不佳,嚴重影響學校相關功能的進展,并影響了黨群和干群關系。
首先,高校存在部分領導不思進取,不重視學校改革工作的開展,并從客觀角度尋找學校改革存在的問題,不從自身主觀理念尋找原因,導致學校改革進度受到制約[1];其次,存在領導對待工作敷衍了事,有的領導干部工作過于重視過去的豐功偉績,不重視學校改革的推進和發展,導致師生及員工反映的各項問題得不到解決;最后,部分領導干部在生活方面注重享受,對待工作不負責,并且不重視事業的打拼和進步。
一是沒有合理分配公共資源。比如,存在部分學校在建設辦公區域時,超標準分配建設款項;領導干部車輛配置超過相應標準等等,過多的占用了教學和科研的資源,不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二是三公經費開銷過大。存在部分學校沒有嚴格管理三公經費,導致存在公務接待超標準的現象頻繁出現。除此之外,存在部分學校過節、過年時常常大搞宴會,形成不良風氣。部分學校存在以各種教學活動和教學考察的名義,公費旅游,從而影響學校各方面的建設[2]。三是粗放管理造成浪費。存在部分學校沒有勤儉節約的意識,在水、電、食物等方面管理不嚴格,導致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有的學校實驗實訓設備利用率較低,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科研經費使用率較低,而科研成果共享不足。
第一,堅持黨員干部的理念,努力推進學習黨組織工作的建設,深入學習中國特殊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關知識,并深入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才能教育并引導黨員干部,促使其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第二,采取相關措施,提高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以積極組織黨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黨的歷史,并回顧中華民族復興歷程,從而深刻激發黨員干部的愛國精神以及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并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自身的立場。第三,樹立道德規范,通過學習先進人物的偉大事跡,使黨員干部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并積極踐行,起到充分的表率作用,從而為社會主義誠信道德風尚充分彰顯,以實際行動表現出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高校的作風會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高校必須加強作風建設的思想建設,通過黨員干部帶頭作用的發揮,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為作風建設的方向。
首先,需要貫徹落實高校管理體制。將高校章程建設作為管理核心,并建設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實現各項工作的程序化和規范化。其次,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如黨員干部聯系點制度、調查研究制度、接待群眾制度、結對幫扶制度等,從而保證群眾化工作方式的開展充分在制度的約束下開展。再次,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比如重大事項公示制度、學代會制度等,實現高校民主管理進程的推進。最后,建立完善的群眾利益保障制度。比如,溝通協調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通過公開黨務、政務和校務工作,保證全校師生公有知情權、發言權和監督權,并能夠合法表達利益訴求。另外,還需要進行監督約束制度的完善工作,充分將黨的法律監督、輿論監督作用發揮的同時,還需要加強群眾監督,對高校招生錄取、基本建設、干部選任以及科研經費管理等工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防止出現自由裁量權過大以及制約缺失等現象。
保證作風建設各項制度的落實需要加強監督。首先,強化黨內監督,嚴格執行黨員關不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誡勉談話以及述職述廉等,一旦發現高校部分黨員干部存在作風建設問題,就必須及時提醒、告誡并加以懲罰,充分做到防微杜漸。其次,應當積極拓寬監督渠道,同時創新監督方式。要真正的做好民主生活會的監督和指導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會議質量的提升,利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將黨員干部存在的作風問題充分解決[3]。
建立配置科學、結構合理的工作機制,才能為高校的作風建設提供動力。高校必須建立嚴格的用人導向制度,并保證嚴格執行。同時堅持以作風優秀的黨員干部作為引領人物,從而給學生建立品行高尚的形象。同時,需要完善并落實作風建設的考評機制,并加強起制度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量化性,以實現考評結果的科學應用,實現獎優罰劣。
綜上所述,高校的作風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長期進行建設并貫徹落實。然而,目前高校仍然存在各種“四風”問題,高校只有不斷總結經驗,并積極探索作風建設的新途徑和時間仿佛,最終形成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