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科
(廣西財經學院商務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3)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科學、系統、全面闡釋了高等教育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師隊伍建設等內容,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形成了系統的高等教育思想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主義是中國教育的鮮明底色,要辦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加強改善黨的領導是第一原則。辦好新時代高等教育,必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必須始終堅持黨把方向、管大局、管干部、管人才,把高校工作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手中,把高校建成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立德樹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之路,努力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貫徹好、落實好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必須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一事一報”“一會一報”,守好工作陣地,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導權、話語權。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和考察高校中,多次強調要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高校堅持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須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建立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通過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措施,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向、引領、引航作用,使廣大青年學生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在一起。必須強化歷史教育,從中華民族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厚植崇德尚義的思想道德根基;從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中挖掘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激發青年投身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4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2出發,全面、科學、辯證認識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增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要把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同自己的工作崗位相結合,形成全員育人的主流意識、共同認識,打造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十大育人”工作體系,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處處皆教育之地”的思政工作大格局。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堅持以學生為本, 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實現傳道受業解惑、教書育人有機統一,與時俱進,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用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和方式,為學生釋疑解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現實基礎。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使命。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作用,扎實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充分利用學校廣播、宣傳欄、報紙、網站、微信、微博等傳統媒體陣地和新興媒體平臺,構建多媒體融合、全方位覆蓋的宣傳平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文化滋養心靈、孕育德行、引領風尚的潛移默化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第二課堂,堅持知行合一,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5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是國家的代言人,其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必須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堅定教師理想信念,引導教師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做到“學高”“身正”,以高度的責任心、積極的進取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做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成長上的指導者、行動上的示范者,在傳道受業解惑中幫助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