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霞
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英語閱讀是充滿了積極思維活動的過程,也是創造性實踐的過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指導學生運用閱讀策略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運用預測、分析、推斷、評價、質疑等方法,堅持對學生思維的引領和發展,使學生思維更加靈活、更開闊,學習更輕松,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現有認知水平創設有趣的導入問題,通過提問引出話題,激活學生的現有知識,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牛津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Welcome to the unit。教師可以采用Brainstorm 的方式,根據不同話題讓學生自由發揮。案例:7A Unit5 Let’s celebrate 介紹的是中西方傳統節日。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從簡單到難的話題,如先問學生熟悉的中國的法定節日和傳統節日,再過渡到國外的較熟悉的節日,最后再討論課本中的圖片,學生便水到渠成了解各節日具體的名稱和相關信息。這樣學生學習興趣高,學到的知識多。
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解讀文章大意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每一段的主題句,閱讀并思考每段話的主題句,從而鍛煉學生的深層次理解和思辨能力。教師還應推動情境想象,激發深層思維,積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思辨力,引導學生和故事中的人物換位思考:假如你是……,你會怎么想?你會怎么做?這種角色上的移情能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強化學生的文本體驗,進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和熏陶,提升思維的深刻性。
英語閱讀的敏捷性是指在正確基礎上的速度,包括速度和正確率兩個要素,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靈活的運用各種有效的閱讀技巧,如skimming、scanning、guessing、predicting 等。教師要堅持給學生布置限時閱讀任務,及時查閱閱讀效果,調整閱讀速度,完成課堂閱讀任務。
4.讀后提問,訓練思維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維能力即在閱讀文本時,讀者對文本信息信息分析、質疑、辨別、推敲、篩選、評價的閱讀能力。它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思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對所讀文本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