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科技正飛速發展,社會正深刻變革,未來情境和復雜問題對教育培養人才提出了要求和挑戰。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以下簡稱“樹人學校”)開展江蘇省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初中學校STREAM 教育項目構建與實施”,直面當下分科課程存在的知識割裂、學用分離、效能低弱等問題,在前期STEM 項目的基礎上,增補人文(Reading)與藝術(Art)兩個要素,開展STREAM 課程研究。我們緊緊圍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研究與實踐。
毋庸置疑,分科課程存在諸多問題。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早在1929 年就曾大聲疾呼:“我極力主張的解決方法是要根除各科目之間那種致命的分離狀況,因為它扼殺了現代課程的生命力。”[1]然而,面對現今分科課程主導的現狀,課程融合必須理性審視,清楚地回答“怎樣融合”。
基于樹人學校STREAM 教育理念下課程融合實踐,我們認為:首先課程融合應在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管理的法定框架內進行;課程融合不是對現有課程的顛覆或簡單代替,而是現階段定位于完善分科課程不足,優化分科之間知識銜接的學習,與分科課程形成優勢互補,“以融促專”;課程融合的目標和內容應聚焦學生素養發展,課程融合設計關注有效引流,為學生提供流暢的跨學科學習體驗。
課程融合不是簡單的目標疊加和內容組織。“如果說,核心素養是作為新時代期許的新人形象所勾勒的一幅藍圖,那么,各門學科則是支撐這幅藍圖得以實現的構件,它們各自有其固有的本質特征及其基本概念與技能,以及各自學科所體現出來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與表征方式。”[2]所以,課程融合在把握學科素養的同時,要主動“上通下連”:“上通”即與跨領域超學科范疇的核心素養(問題解決、邏輯思維、溝通技能、元認知)關聯;“下聯”則在學科內形成內在的邏輯體系。只有厘清學科素養內部及其與核心素養的關聯,進而形成素養關系圖譜,以關系圖譜作為“錨”和“鉤子”,錨定融合的目標序列,鉤串起關聯的課程內容,STREAM 課程融合方能順勢引流,為跨學科學習提供有力支撐。
面對不同的學習領域和眾多學科,課程融合應在理解STREAM 理念的基礎上進行。我們立足學校STREAM 課程建設現狀和發展需求,規劃合理的融合領域,選取有代表性的融合方向;結合專業師資和教學資源,確定具體的學科融合路徑。
樹人學校搬遷后新舊校址相距并不遠,但氣候差異卻較為顯著,師生們對此感受頗深。針對這一現象,我們發揮學校地理學科師資力量強、教學資源豐厚、學生社團活動基礎良好的優勢,通過跨學科教研,選取科學、人文、技術等學科,以地理科學為融合方向研發“氣象萬千環境研究”校本課程,運用裝置、傳感器和編程構成系統采集氣溫、風、雨、大氣壓等氣象指標,借助物理實驗探究氣候特征,分析數據建構數學模型。同時,充分挖掘地理學科人文與科學包容并蓄的特點,共賞詩詞美文,指導學生引經據典撰寫分析報告,在這一過程中地理、物理、信息技術、語文等多學科深度融合。
與此類似,我們立足陶藝社團的“制陶賞藝”課程,將普及基礎技術知識與勞作體驗中實施美育和文化熏染相結合,以藝術為融合方向,在藝術、人文、技術及勞動領域進行美術、語文、勞技、技術等具體學科融合。創客課程是樹人學校具有代表性的技術課程,但設計、制作、測試的環節迫切需要加強數學的量化和分析,提升作品表達的文化意涵與藝術形式,因而選取相應領域,最終形成以技術為方向,(信息)技術、數學、藝術等學科相融合的課程。也就是說,通過找尋、分析我校師資、環境的資源,我們走出了一條適合學生、教師與學校發展的課程融合之路。
世界是整體的,知識是關聯的。隨著社會發展知識在急速增長,精細化崗位分工進一步加劇了人群所持有知識的分離。而我國分科模式下師范教育培養的教師,很難有效開展課程融合。顯然,僅憑項目需要或學校要求等外部力量,課程融合難以深入、持續。那么,STREAM 課程融合內在動力從何而來?樹人學校認為,正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所指出的那樣,教師大都有著教書育人、桃李滿園的自我實現的職業追求,渴望專業提升實現理想所帶來的美妙感覺。
為此,樹人學校組建跨學科教研團隊,建設制度和機制,打造STREAM 課程融合的“知識生態圈”。圍繞課程融合的領域、方向,多學科的教師骨干團隊參與,從各自學科的專業知識出發,以真實生活為紐帶,回歸完整、一體的世界,將細分的學科知識一個個聚合為“大觀念”,將紛繁具體的體驗逐漸歸納為“大情景”,這樣,學科間的邊界逐漸淡化,語文、美術、地理、物理、生物、化學、信息、數學……知識生態圈的建立,為教師的課程融合設計找到生長的家園。跨學科教研讓教師發現知識的新大陸、教學的新天地,激發教師融合的意愿,賦能課程融合的能力。
樹人學校建教研機制搭傳導平臺,常規化的跨學科教研為STREAM 課程融合注入持續動力,“樹人大講堂”“前瞻性項目課程展示”等平臺分享教師專業成長產生激勵效應,推動STREAM 教改實驗從抽象的理念變為鮮活的教學實踐,從文本的方案流向校園的課堂和場館,從教研骨干團隊輻射到廣大師生和關注前瞻性項目教改的實踐者們。
“治田長山下,引流坦溪曲。”STREAM 課程融合是樹人學校對當下分科課程教改實驗的一次探索。融合課程引流學生如小溪般在不同的學習領域間“穿越”,在跨學科學習中探求知識間的關系,汲取適合的知識給養。參與項目教改實驗學生的自然筆記、實驗設計、數據解釋、技術能力、工程日志、方案作品記錄下他們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的改變,展示了他們素養的顯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