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第一幼兒園,貴州 貞豐 562200)
市場上的繪本種類繁多,并不是每一本繪本都適合開展戶外活動,教師要通過閱讀,了解繪本內容,挖掘繪本中可用于戶外活動的價值,選好繪本后,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地用繪本故事來進行戶外活動,要根據繪本內容進行改編,既遵循故事原有的情節,又要挖掘情節中適宜戶外運動的片段,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點,讓繪本故事成為幼兒戶外運動的載體。如:《動物運動會》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繪本故事,頂球的海獅、走平衡木的大象、鉆圈的河馬、跳桿的獅子尾巴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讓孩子們有躍躍欲試的欲望。可如果直接用來進行戶外活動還是有些欠妥,于是在幼兒熟悉故事后,和幼兒一起討論:這個故事中你喜歡的小動物是哪一個?你最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是什么?這些運動項目需要準備什么材料?我們可以怎么玩?通過討論形成適合戶外活動的簡單、易于幼兒掌握的故事情境,孩子們模仿小動物頂球、走平衡木、鉆山洞、跨柵欄、跳小溝,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發展了走、跑、跨、跳等動作技能。這樣的改編在內容上只提取了繪本故事中更適合開展戶外活動的部分內容,幼兒容易掌握,便于開展“情境式”的戶外活動。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可見,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對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情境式”戶外活動更要注重環境的創設,根據繪本故事中的情節,創設與其相適宜的活動環境,讓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仿佛置身于故事的世界。例如:繪本故事《動物運動會》,根據故事中的情節設置了森林運動會的場景,在“森林”里擺上各種運動器械,有平衡木、球、圈、跨欄等,讓幼兒學海獅頂球,學大象走平衡木,學河馬鉆圈,學小朋友玩跳高游戲等,孩子們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角色,和故事中的小動物起運動,一起鍛煉。在游戲中發展著走、跑、跳等各種動作技能,提高了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同時也發展了孩子們的團結合作、堅持、克服困難等良好品質。有了這樣良好的戶外環境,才能更好地激發起幼兒戶外活動的欲望,滿足幼兒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
小班缺乏運動經驗,動作發展水平較低,所提供的材料要盡量地色彩鮮艷,難度低、安全系數高的活動更容易讓小班幼兒獲得成就感;中班幼兒動作技能上有所提高,可以投放多功能或是半成品材料,增加難度,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體驗;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合作性,喜歡有挑戰性的活動,動作比中、小班幼兒更協調、靈活,平衡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可以開展一些小組合作活動、集體游戲等。“情境式”戶外活動材料的投放最終還要回歸到繪本故事中的情境本身,盡可能地尊重繪本原著,根據故事情節需要合理投放,既要考慮活動材料的層次性、趣味性、功能性,又要考慮材料的情境性,這樣才能提高“情境式”戶外活動的質量,凸顯“情境式”戶外活動的價值。
“情境式”戶外活動在活動組織形式上可根據情境的需要采用集體、小組、競賽式的組織形式。幼兒在活動前做了大量的準備——熟悉故事、改編情境、創設環境、準備材料,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對活動的玩法已經了然于心了,所以在活動中教師應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的想法,放手讓孩子們自己想出游戲玩法,教師多觀察少干預,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理解玩出花樣。如:在繪本《漢堡男孩》的“情境式”戶外活動中,教師預設的是故事中“漢堡男孩逃跑路線”的游戲,愛吃漢堡并且只吃漢堡的男孩變成一個大漢堡,被一群小動物追著,漢堡男孩逃進野地、穿過養牛場、跨過小河、翻越小山、躲進山洞等。
可是和孩子們討論中,發現孩子們對建構漢堡屋比較感興趣,于是教師追隨他們的興趣點,滿足他們的需要,和孩子們一起重新設計游戲方案,調整游戲路線,規劃游戲場景,最后將游戲調整為搬運磚頭、建構漢堡屋,這種活動順應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給了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游戲的機會。當然,一個“情境式”游戲玩了一陣子以后,孩子們會失去興趣,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介人,引導幼兒增加情節、豐富材料,想出更多玩法。教師的及時介人,材料的及時更新,游戲玩法的及時調整使活動更具挑戰性,游戲的不斷創新激發起孩子們再一次投人游戲的興趣。
閱讀是幼兒認知的重要手段,而戶外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是課堂內的,一個是課堂外的,一個靜,一個動,看起來并沒有太多交集之處,借助繪本中可利用的因素開展“情境式”的戶外活動也是一個新的嘗試。但是在這個嘗試中,我們看到了繪本的另外一種價值,這種動靜交替的形式是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的。利用繪本這一載體開展幼兒園的“情境式”戶外活動,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繪本的價值,不僅有教育價值,同時還有綜合教育功能,促進了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