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燕萍 張雄鋒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兒童的發展,是為了實現兒童生活的幸福。如何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如何關懷學生的生存狀態和生活質量,如何關照孩子的未來生活、關照其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質量,這是每一個教育人應該思考的問題。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學校以“立德樹人,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根據校情、學情,開發與構建以“慧愛”為核心的蒲公英生活課程體系,秉承學校“用愛與智慧引領學生進步”的理念,致力于將學校打造成充滿幸福感的“蒲公英生活小鎮”。通過“蒲公英·慧愛生活課程”的建設,實施愛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培養具有生存能力、生活品質、生命力量的蒲公英公民。
“蒲公英·慧愛生活課程”以蒲公英為課程物象表達,以“生活力,給你一生幸福”為課程核心價值觀,希望學生能夠像蒲公英一樣具有生存能力、生命力量和生活品質。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培養生活力,為學生未來生活奠基是教育回歸生活、回歸本源的追求,是學校教育的發展目標和使命。
我們以“蒲公英·慧愛生活課程”為核心,重新定義兒童校園生活,統整學校課程與活動開展。學校的校本課程、德育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均圍繞“生活教育”展開。我們堅守兒童立場,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以課程為載體,讓教育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每一位兒童在生活的體驗中獲取最好的滋養。
慧愛生活課程,面向兒童的未來生活,旨在培養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個體。還原孩子生活的本來面目,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踐使學生掌握當前及未來生活中的各種常識、技能,提升學生生活技能、生活品質,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為其構筑通向夢想的階梯,讓學生在開放、包容的課程架構中成長為“愛學習,悅生活”的幸福生活創造者。
課程主要由四個板塊構成:指向合作的蒲公英生活小鎮(校園生活),指向學習的生活力體驗場(基礎學科),指向自主的生活課程館(個性課程)與指向創造的生活力智立方(家庭社區)。這四大板塊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以豐富生活力為目標,突顯課程的“生活力”特點,共同指向未來公民核心素養的養成。
我們致力于將學校打造成富有活力的蒲公英生活小鎮,有氣象站、蒲公英廣播站、慧愛醫院、慧愛銀行、蒲公英消防局等。每周學生都會“變身”成快遞員、銀行柜員、消防員、醫生等,如二年級的消防課程,學生通過小小社會人角色的體驗,認識和探究社會,展望和創造未來。學生在愉快的職業體驗中,達成學習目標,接軌未來生活。
構筑以課堂教學為重要支撐的生活力體驗場,這是“生活教育”核心價值觀實現的重要載體之一。
我們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使基礎課程變得生活化、趣味化,讓學生會學、樂學。學校打造指向“言語智能”的語文課堂、注重體驗發現的智趣數學課堂、快樂交往的趣味英語課堂、主題式藝術統整的美育課堂、培養合格公民的道法課堂,以學定教、以生為本,讓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經歷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提升學習能力和生活智慧。
通過課程化的德育實踐,將德育活動融入生活課程。如將開學迎新工作轉變為“新生課程”“開學課程”,將六年級畢業活動轉變為“畢業課程”,將初一軍訓課程轉變為“勵志成長周課程”,將勞動教育轉變為“勞動日課程”。德育活動的課程化,更加注重德育實踐的過程性、整體性和融合性,拓展了生活德育實踐的空間,豐富了生活德育的生長點。
慧愛生活課程館分為七大生活領域課程:指向語言發展、文化審美的人文生活課程;指向數理邏輯、智能應用的智慧生活課程;指向自然探究、環境保護的綠色生活課程;指向科學探究、創意想象的創意生活課程;指向守護生命、陽光運動的健康生活課程;指向心理健康、心靈成長的心靈生活課程;指向本土意識、國際理解的國際生活課程。
圍繞七大生活領域課程,建構慧愛生活主題課程,打造慧愛七彩社團。慧愛生活主題課程:構建“讓孩子站在閱讀課程正中央”的閱讀課程,“兒童詩意生活”的古詩課程,“跟隨自然節律”的民俗文化課程、節氣文化課程,“追尋自主創新性學習品質”的自主學習課程,“生活方式綠色化”的綠色環保課程,“想象力第一”的劇場課程,“守護生命”的急救小天使課程、消防課程,“本土意識,世界眼光”的蘇州文化課程。主題課程使課程建設更加系統,更加開放,真正關注學生素養,關注兒童的成長。
生活力智立方聯結家庭、社區和學校,使“生活力教育”真正的立體化。學校以蒲公英假日小隊活動為載體,聯結學校、家庭和社區,開設豐富的生活體驗課程,形成“自主活動”“演習活動”“孝親活動”“公益活動”“尋訪活動”“體驗活動”“民俗活動”等系列活動。如走進伊利工廠,走進昆曲博物館,走進長征勝利紀念館等;與社區合作開展義務宣傳活動、社區志愿服務等;聯合多個家庭共同開展親子活動,壽司制作、手工制作、水果拼盤等。同時,學生以志愿者身份活躍在學校、社區,如“婁葑學校+涇園社區”小小社區咨詢員志愿隊的成立、慧愛商店志愿者小分隊的成立、“慧愛”志愿團社區環保行動。學生從“知識課堂”走向“生活課堂”,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感悟生活,成就多彩人生。
學校開展了“蒲公英生活護照”活動,根據年段特點,設立年段目標以及相應的積分。針對每個課程特點,學生在體驗中達到的能力程度,用“生活護照”記錄課程項目,用積分評定,評價學生項目學習投入度、技能掌握度等內容,多角度、多層面激勵學生自主發展。學生憑借積分可獲評“金蒲公英”或“銀蒲公英”稱號。設立“慧愛銀行”,學生成長發展中的所有正向、積極行為都可以獲得“慧愛幣”,“慧愛幣”可以在慧愛銀行存取,可以在慧愛商店購買商品,也可以捐獻愛心。
慧愛生活課程積極推動學業評價的游戲化、情景化,從兒童的年齡特征、思維方式、學習風格等維度出發,圍繞未來公民素養指標,根據不同的年段素養要求,設計不同的評價內容、表現形式。在低年段我們采用“蒲公英慧愛學習嘉年華”的形式,“生字慧愛館”“句子對對碰”“計算小能手”“智慧數學匠”“闖關得紅包”“集市購年貨”“歌曲接龍”“手撕團花大比拼”“體育跳跳樂”等,游戲化、情景化的學業評價方式,讓兒童快樂學習。中高年級則是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成果評價,在真實情景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校通過真實生活場景的設置,如蒲公英廣播站、慧愛醫院、慧愛銀行、蒲公英消防局、慧愛快遞站,將每個場景與生活課程結合在一起,現場經歷、體驗、互動、展示。如“生活日課程”便是以生活小鎮為平臺,開展課程成果的評價。這既是對學習成果的評價,也是對自己的認知體系、經驗體系、能力體系以及情感體系的再豐富、再發展。通過生活小鎮場景化的體驗評價,兒童在與他人的生活交往中,獲得對自我和他人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