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京市棲霞區教育局出臺了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兩升一進”的目標,即提升學業水平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進程。在教育局“打理好校園、鍛造好隊伍、管理好課堂、開展好活動、共享好資源”的“五好”指引下,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小學部全面貫徹以“樂雅”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精髓,圍繞區教育局提出的“兩升一進”目標,提出以“主題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學校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
“雅趣課堂”建設工程是學校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抓手。在“雅趣課堂”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提出,“‘雅趣課堂’要以兒童為本,基于兒童發展,又合乎學科特點;以‘趣’為出發點,以‘雅’為落腳點,在促進學生的興趣、智趣、情趣發展,推動教師個性化發展的過程中,讓課堂變得有意思、有意義、有品質,最終實現學生學習品質和精神品質的共同提升、師生生命的共同成長”。
結合“雅趣課堂”建設和學校青年教師占比較大的特點,學校還開展了“卷入式”聽課,制定學期和周工作計劃,以備課組或教研組為單位,圍繞既定的主題,結合指定人員和隨機抽簽等形式,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課例研磨、理論學習、錄像觀摩、沙龍研討等活動,讓全體教師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采用邀約式視導,定期邀請名師專家來校進行教學展示和專題指導,扎實推進“每周一課”課例式主題校本研修,讓專家與一線教師面對面,讓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青年教師快速站穩講臺,骨干教師獲得精彩展示。
在“樂雅”校園文化理念的引領下,2016年上半年,學校啟動的“閱讀地平線計劃”,把閱讀真正納入課程,構建并實施了一系列以閱讀為核心的校本課程。如“以語文教學為核心的閱讀課程”“以家庭教育為中心的親子閱讀課程”“以德育工作為載體的閱讀活動課程”等,目的是通過這些課程的實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補充教材的空白點,同時通過家校教育共同體建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學校還依托特色項目“隨園詩樂”,將學校文化與詩歌、民樂、傳統節日活動進行有機整合,開發創建了“隨園詩樂”特色課程,創新校本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效提升教師課程的執行力。
學校依托家長資源開設“小滿學堂”課程,健全“小滿學堂”課程體系,每月一次,定期為家長、學生開設不同門類的課程。如家長圍繞“閱讀”這一主題,提供了“奇趣圖書館”“遨游在大海里的哺乳動物”“水的魔術”等30多個關于閱讀的微課程,充分滿足孩子們的發展需求。
學校立足黨團支部,積極開展“兩學一做”活動,創新黨建活動(開展一次家訪活動、進行一次黨員志愿者服務、觀看一部紅色電影、開展一次家風家訓探尋之旅、閱讀一本書),讓黨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校以“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多維診斷及改進研究”為課題,在課題研究中積極引導教師學會將科研與實踐緊密結合,并以科研帶動全校教學工作的整體改革,以課題引領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學校推進了6項省市規劃課題的研究,做好了16項市區級課題開題,推進了第九屆市級教師個人課題的結題工作和第十屆市級個人課題的申報工作,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智慧校園的創建,一方面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學習交流服務平臺,同時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端口,實現“互聯網+學校”的教育管理模式。
在少先隊工作中,學校推行了“螢火蟲”行動項目,通過情景劇、微視頻、小講座等主題活動,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豐收節,我們走進鄉村,在八卦洲陌上花都感受現代農業的魅力;科技節,我們外引內培,科技大篷車與魔幻科學秀讓學生腦洞大開;閱讀節,我們讀寫繪,扮演朗讀者、創編繪本,《日有所誦》與《全閱讀》書香滿園;體育節,家長參與,構建和諧親子關系;藝術節,我們走進江蘇大劇院聆聽高雅音樂。
借助地域優勢、名校聯盟、鄉村小學教學改革聯盟等,構建“鄰家學校”教師合作學習共同體。依托南京師范大學、南京曉莊學院積極開展手拉手送教活動,有效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同時,還利用名師工作室平臺,開展系列主題教研、班主任工作研討,“請進來,走出去”讓更多的一線名師、專家走進校園,高端引領和教學實踐有機融合,引領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