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芬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海拉爾路小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利用導學案指導學生預習,做好上課準備。導學案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課題。課前先預習新課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2.學習目標。這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本課應該要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這樣學習才會有針對性,不至于盲目地看書。學生心中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3.重點、難點。了解重難點,可以讓學生預習時更有針對地去想法設法地突破,學他們不會的。
4.課前學生把自己學到的字詞通過板書展示出來,小組互相檢查并糾正。這樣課堂中教師可以強調學生自學時存在的普遍問題。
學生明白了以上幾點后,我們可以在導學案中設計填空題、應用題、填表題等引領學生去預習,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只需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重點,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小學數學中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須堅持基本的原則。教師應該慎重地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在特定的時間段內為其選擇深層次的知識點,促使其能力得以提升。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考慮學生不同的領悟力,若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味地講解,并不考慮學生的吸收情況,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嚴重地影響后續的學習進展。
教學目標的設定一般會影響到教學方法的改進,依照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制訂教學目標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首先,應該確定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確立教學目標的時候,不可以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也不能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以免與理想的教學成果相背離。其次,應該全面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符合學生能力的發展需求,保證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感知到數學學科的挑戰性,在探索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制訂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目標,以更為得當的方式讓數學教學富有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3]。
教師應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樹立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教師要放下架子,給予學生質疑、提問的機會,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在溝通中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比如,學生喜歡小動物,可以用一些小動物穿插在教學內容中,這樣學生就會感到內容更加生動,就會集中聽講。還可以采用故事性的方式進行教學,把一些小故事應用到數學課中,如孫悟空變桃子的故事,就可以進行加減法的講解內容。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年齡、興趣、特點后,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內容的更新就會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效果更好。
教學創設優質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首先要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并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認知結構進行備教材、備學生、被教學設計和提問技巧等,而不是為了備課而備課。另外,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評價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因為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邏輯性不強,對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單純的理論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比如,對于四則運算,可以采用紙牌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講解,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加減乘除”記憶會更深。對于利潤的講解可以給學生發些代幣,讓學生表演買文具的場景。行程問題可以為學生設置短跑的方式來進行,等等。
教師的教學是能夠讓每位學生都能消化吸收到學科知識。因為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接受能力不同,導致在接受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時也有所差異。因此,作為授課教師,一定費些心思,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特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吸收掌握課堂知識。面對學生的差異,教師要分層教學及時調整教學方式,盡量讓每位學生都能開心平等的學到知識。
新課改要求小學課堂教學主張教師積極地轉變思想觀念,把學生的學習效率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對實際需求進行慎重分析,應該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積極采取新的教學方法。注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穩步提升學生素質的關鍵,也是使其能力得以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