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媛
一是沒有從與五年制高職學生專業素養、技能水平相聯系的角度認識“配送”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學校培養的專業人才最終是要輸出到市場,接受企業的用工檢驗,而企業在要求學生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同時更看重其專業素養。所以“配送”這門課程在教學時應從源頭上把握主要方向,轉變認識,將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培養的關鍵點提煉出來,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二是沒有從“配送”這門課程的角度,形成有針對性的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與評價指標體系。三是沒有把物流一體化實訓基地作為“配送”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加以研究。配送里面的訂單處理作業、配貨作業、輸配送作業、配送整合作業、配送作業管理等都是實訓課程,如果只是單一的理論教學無法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所以,物流一體化實訓基地在“配送”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的用工要求,系統歸納五年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配送”課程必備的知識技能點。不僅要從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特點出發,分析把握這些學生的一般特征,還要結合物流管理專業的從業方向,以及倉管、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管理、國際進出口等不同類別公司對員工的綜合素質要求,總結歸納出“配送”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技能模塊,將這些不同的模塊融入物流一體化實訓,給學生下達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利用實訓資源做方案,再通過跟蹤調查進行模塊合理性的反饋研究。
筆者建議主要針對課程的開發、實施和反饋三方面建立“配送”課程診斷指標體系。
課程開發方面考量的指標有:課程的內容設置是否符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的章節設置是否符合課程標準,課程的知識技能點設置是否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課程的考核評價方案是否能有效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課程是否利用Flexsim 軟件開發數字化資源,課程內容是否強調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課程要運用到的軟件硬件設備是否準備充分。課程實施方面考量的指標有:課程進度是否嚴格按照授課計劃實施,課程開展是否強調學生和教師的雙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是否強調任務驅動、案例導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是否存在教師擅自調課、停課、調換教學場地等現象,教師是否做好講解、示范、操作、檢查、考核等各個環節的工作,教師是否對課堂教學秩序進行有效管理,教師是否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并輔導答疑,教師是否耐心指導、糾正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教師是否強調戴安全帽、穿工作服。課程反饋方面考量的指標有:教師是否對課程教學進行自我診斷和改進。
構建四層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層是理論知識技能點的學習,第二層是到企業走訪參觀實踐。學生在校經過知識技能點的學習,已經對相關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讓學生去企業一線動手實操,能讓他們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第三層是Flexsim 軟件仿真模擬。依托任務導向,在課程的章節中設置Flexsim 演練案例,教師通過細致講解案例,讓學生學習掌握軟件的操作方法。然后采用任務遞進的方式增加難度,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完成任務,學以致用,提升專業技能。最后教師對易錯點進行總結,學生查漏補缺。第四層是物流一體化實訓基地實操演練。建設物流一體化實訓基地,讓學生置身于企業的真實環境中動手提升技能。
實踐教學平臺由Flexsim 軟件案例庫、教師管理系統和學生學習系統三部分組成。Flexsim軟件案例庫有示范案例和實驗案例兩種。示范案例通常是運用在每個知識技能點的初學階段,學生獲得相關的權限,可以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實驗案例通常難度較大,需要教師的引導、講解、分析。教師管理系統可以實現上課簽到,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實時監控,學生作業的布置、收集、批改,在線測試等。學生學習系統可以記錄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對學習的狀況進行分析,實現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
五年制高職校的物流實訓基地在設計思路上要做好中高職銜接,要考慮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實施《中等職業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的要求,結合中職物流專業目錄調整的最新要求,將中職物流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業面向、職業素質與能力要求、專業教學主要內容充分融合,滿足中職學業水平技能測試的需求。還要立足于高等職業教育,充分思考物流管理專業作為高職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應具備的基本要求,使實訓條件能滿足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校內實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