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剛
(開灤(集團)服務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引言:隨著我國國企黨組織工作的日益發展,國企黨建發展研究已經在當前企業管理研究中占據著極為重要位置。在這一研究中黨建工作者發現,企業文化與黨建工作作為企業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有機融合與發展對企業整體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專業化黨建與文化工作者根據國企思政環境特點,開展了兩者融合與合作發展研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黨建管理和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在這一基礎上我們將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這種支持性的動力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為員工思想管理提供支持。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國企員工的思想形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追求經濟利益與短期效益、缺乏思想信仰等都是當前企業員工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而在思想管理中將黨建工作融入企業文化中,可以為員工思想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進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思想動力。二是提高企業管理動力。在當前的國企管理中,利用高質量的黨建工作提高管理者的意識形態,進而推進企業進一步發展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黨建工作者將黨建與企業文化進行融合,提高了黨建工作的文化性,進而使管理者提高意識形態質量,形成思想、文化與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國企發展提供管理動力[1]。
在研究中,管理者發現企業文化與黨建工作的融合,可以為國企融入市場經濟提供一個新的連接點。這與兩項工作的特征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首先企業文化是市場經濟下的一種文化形態,是國際經濟市場體制中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價值觀。而黨建工作則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特有產物,與國企發展有著緊密的“血緣”關系。國企未來發展趨勢必然需要依據市場經濟特征開展,但是也離不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支持。因此將企業文化與黨建工作進行結合,既可以利用市場經濟文化推進企業進一步發展,同時也使企業充分體現國有制經濟特征。這種緊密的結合將為國企融入市場經濟體制與國際市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的時代背景催生新的理論,新的理論將引領新的實踐過程。十九大新確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智慧的結晶,是新時期黨的重大理論創新的成果,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飛躍。在新的背景下,國有企業要想進一步騰飛發展,就要用這一新理論、新成果引領企業文化建設,用創新進取精神構建企業內部共同價值觀[2]。首先,抓好思想引領,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創新的意識形態建設。在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和企業創新精神相結合,不斷探索新的融合發展模式從而最大程度推進黨建工作和文化創新的順利發展。其次,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繼承國有企業黨建和文化建設的優良傳統下,吸取借鑒其他企業建設的優良成果,從而全面推進工作的進展。最后,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新時代這個大背景,因此要將建設工作和現有國情相結合,緊跟時代步伐促進各方面蓬勃發展。
國有企業在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創新方面要達到融合共生,需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部門和企業文化建設部門的溝通和交流。十九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在“融合”上做文章,在“嵌入”上下功夫,因此落實國企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要堅持“兩個一以貫之”的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和現代企業制度“一體兩面”,不斷落實責任問題。此外,加強兩個部門的交叉任職頻率,促進兩者有效結合[3]。
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將黨建工作的總體要求寫進企業章程,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一方面,通過建章立制,制定統一的具體的制度和機制。這不僅可以加強員工對自身企業的文化認同感,而且更加明確規定企業內部各治理主體的關系,明確責權邊界,使企業內部各部門以及主體間做到無縫連接,充分明確和發揮各自的職能和責任,從而建立一個協調運行、有效監督的公司治理機制。其次,健全完善國企黨建工作考評體系和監督體系。逐漸改變企業黨建考核松散的狀況,把黨組織地位邊緣化、黨務干部從屬化、黨建工作空心化的現象杜絕開來真正做到企業文化改革發展和黨建工作兩手抓。
結束語:總體而言,新時期在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的融合共生,對基層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有著建設性作用,同時對企業文化的創新工作起著激勵和指導作用。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兩者整合,對提升國有企業的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