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蘭,林榮華,張宏軍,李 林,朱文達*
(1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193;2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北京 100125;3湖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64)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陸續在小麥田推廣使用苯磺隆(tribenuron-methly)、氯磺隆(chlorsulfuron)等AHAS抑制劑,對防治播娘蒿Descuminia sophia、薺菜Capsellabursap-astoris等闊葉雜草或日本看麥娘Alopecurusjaponicus等禾本科雜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幾年又有雙氟磺草胺(florasulam)、啶磺草胺(pyroxsulam)等陸續登記【1~4】,并廣泛使用。近年來,AHAS抑制劑的個別除草劑品種,其對不同作物品種的安全性、后茬作物安全性及間作或套作的作物安全性等,出現了藥害的報道,其藥害風險問題備受關注。
氟唑磺隆(Flucarbazone-sodium)是美國愛利思達開發的磺酰脲類內吸型高效小麥田除草劑,對野燕麥、雀麥、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和多種雙子葉雜草有明顯防效。作為一種較新的化合物,其有效成分可被雜草的根和莖葉吸收,通過抑制雜草體內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破壞雜草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謝而發揮除草活性。氟唑磺隆可有效防除小麥田大部分禾本科雜草,同時也可有效控制部分闊葉雜草,其在小麥體內可很快代謝,對小麥具有極好的安全性。
于2014~2015在麥田設計了田間試驗,對70%氟唑磺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了測定,為該藥劑的推廣和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本試驗的供試小麥品種為鄭麥9023,供試藥劑為山東碧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
選擇地勢平坦,肥力均勻的田塊為試驗地。該試驗田的禾本科雜草以看麥娘AlopecurusaequalisSobol、菵草Beckmanniasyzigachne為主。土壤類型為潮泥土,pH值約為6.8、有機質含量1.8%左右。每畝小麥的播種量7.5kg,播種時撒施復合肥做底肥,施藥處理區不中耕和不進行人工除草,各小區追肥量要一致。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20m2作為一個處理,每個處理4次重復。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的施藥劑量按有效成分計算,設置4個濃度,21、31.5、42、63g/hm2(試驗編號為1~4);設人工除草處理和空白對照處理(試驗編號分別為5和6)。于雜草3葉期進行莖葉噴霧,兌水450L/hm2。
在施藥前后對試驗區內的雜草和小麥的生長狀況進行觀察,尤其是重點觀察是否出現了藥害癥狀。分別在施藥前調查雜草基數,施藥后20、40、60d調查雜草株防效,60d加測雜草鮮重防效及雜草植株中的N、P、K含量,并于收獲期測定各小區小麥產量。試驗數據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方差分析,統計分析各處理之間的差異顯著性。
在試驗區內,噴施藥劑后7d后,處理區的雜草呈現出新葉黃化的現象,隨著施藥劑量的增加,藥害的癥狀加重;整個試驗區域內,小麥生長正常,未出現藥害癥狀。
經對施藥后20、40、60d的雜草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進行統計分析,試驗結果表明,供試劑量下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小麥田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均顯著,中等劑量水平的防效就在90%以上,且優于人工除草對照(表1~表3)。
施藥60d后,供試藥劑對麥田的禾本科雜草,即看麥娘和菵草的養分和水分的吸收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供試除草劑通過抑制雜草對N、P、K及水分的吸收,顯著降低雜草對作物在養分上的競爭威脅,隨著施藥劑量的增加,雜草的養分和水分含量顯著降低,(表4)空白對照下,雜草的鮮重可以達到2 787.50kg/hm2,其中N、P、K及水分含量分別達到10.95、1.81、10.73、2 032.09kg/hm2;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的最高劑量199.5g/hm2作用下,雜草的鮮重僅為87.50kg/hm2,其中N、P、K及水分含量分別為0.34、0.06、0.34、63.79kg/hm2,比CK減少消耗96.86%(表4)。

表1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除小麥田看麥娘的效果

表2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除小麥田菵草的效果

表3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除小麥田禾本科雜草綜合的效果

表4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小麥田雜草養分和水分消耗的影響
綜上所述,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于禾本科雜草出齊后3葉期,以有效成份31.5~42g/hm2,兌水450L/hm2,以莖葉噴霧防除麥田的禾本科雜草,具有較好效果;該藥劑在使用過程中未發現藥害癥狀,對小麥的生長和發育及產量未觀測到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