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平,肖 迪,宋顯東
(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近年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引起國家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第九部份第(二)條中強調“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是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的重要內容,由于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藥數量龐大,由此產生的農藥包裝廢棄物數量也相當驚人[1]。這些散落在保護地周邊、田邊地頭、林帶間、公路兩側及溝渠內等公共地帶上的農藥包裝廢棄物中,均一定程度殘存著若干量的農藥,不但破壞農業生態環境,影響廣大農戶身體健康,同時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2]。如能科學掌握廢棄包裝物中的殘存農藥量,對開展農藥面源污染治理,指導農戶改變配藥習慣,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污染浪費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農藥包裝廢棄物內殘存農藥量因農藥劑型、包裝規格及農戶的配藥習慣的不同差異很大,馮成玉(2011年)曾提出殘留在包裝物內的農藥約占廢棄物總重的2.45%[3],但對于殘存農藥占原包裝物容重的比例,以及不同農藥劑型、不同包裝規格的包裝廢棄物內殘存農藥量是否存在差異均未提及。由于南北方在用藥上存在較大不同,如黑龍江化學除草大省所使用的農藥,以除草劑為主,且多為450mL以上的大包裝,這一情況與南方省份的小包裝有鮮明的區別。農藥使用上的不同,產生的包裝廢棄物種類和規格也存在較大不同,由此產生的農藥廢棄包裝物中殘存的農藥量也有較大差異。為科學準確掌握農藥包裝廢棄物內的殘存農藥量,我們在2017-2018年的兩個生產季期間,對黑龍江省常用農藥的廢棄包裝,根據不不同劑型、不同包裝物規格,按配藥時是否清洗進行了收集和、稱重和分析,結果如下:
1.1 農藥廢棄包裝物的收集及標記 生產季節中種地大戶或合作社進行病蟲草害防治作業時,選擇1升包裝以下的瓶(袋),要求同種藥劑、同種含量、同種包裝規格(如:90%乙草胺乳油,500mL/瓶;30%芐嘧磺隆可濕性粉劑,100g/袋),每個品種至少收集20個(收集瓶時要帶上瓶蓋),然后編號標記。分兩類收集標記:一類是配藥時不清洗瓶(袋)的,第二類是配藥時多次清洗藥瓶(袋)的,每類各收集標記至少20個。第一類用記號筆標記為1~20號,第二類標記為21~40號,兩類共計40個以上。重點考察乳油、可濕性粉劑、懸浮劑等省內農藥常用劑型。
1.2 稱量方法 分類收集并做好標記的空瓶,第一類不配藥時清洗瓶的直接用電子天秤稱重并記錄瓶重,然后清洗三次并在自然條件下晾干晾透,再次稱重并記錄。第二類配藥時清洗瓶的充分晾干后用電子天秤稱重并記錄,然后清洗三次并晾干晾透,再次稱重并記錄。
2.1 農藥包裝廢棄物調查基本情況 2017~2018年,我們先后在省內慶安縣、雙城區、愛輝區等20個縣(區)開展了農藥廢棄包裝瓶(袋)調查收集及稱量對比,共收集有效藥瓶1 460個、有效藥袋260個,涉及油懸浮劑、懸浮劑、乳油、可濕性粉劑、水劑、水分散粒劑等6種農藥劑型,涉及1 000、500、450、400、350、280、200、15、10、8(mL、g)等10種農藥包裝物規格。
2.2 農藥劑型與包裝物內殘存農藥量的關系

表1 不同劑型的農藥包裝物中殘存農藥量分析
經對所調查的6類不同劑型農藥廢棄包裝物樣品分析,清洗前后包裝物重量差分別為8.63、4.07、7.08、0.06、0.32、0.21 g,占包裝物容量的比例分別為1.80%、1.34%、0.87%、0.45%、0.16%、0.12%,分析結果表明,農藥劑型上的差異,對包裝物內殘余農藥量有較大的影響,油懸乳劑、懸浮劑、乳油劑型的農藥,由于藥劑的粘稠度相對較高,其包裝物內殘存農藥量比例也較高,而水分散粒劑、水劑、可濕性粉劑則相對較低。
2.3 包裝物規格與包裝物內殘存農藥量的關系

表2 不同規格的農藥包裝物中殘存農藥量分析
經對所調查的4類不同規格的農藥廢棄包裝瓶分析,殘存農藥量與農藥包裝物規格呈負相關,即:農藥瓶容積越大,打藥后殘余農藥量的比例越低。如1 000mL規格的農藥瓶,打藥后廢棄瓶平均殘藥量占包裝物容量比例為1.68%,500mL瓶上升為1.75%,400mL上升為1.87%,而當使用的350mL的較小瓶農藥時,打藥后殘余農藥比例則上升到2.09%。這一結果說明,采用較大包裝規格的農藥,有利于減少農藥殘留及浪費。
在實際生產治理農藥包裝廢棄物時,通常需要通過比較農藥包裝物本身的重量來折算包裝物內殘存農藥的重量。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我們也列舉出不同規格農藥包裝物本身的平均重量與殘存農藥量的比例關系,供生產中參考。
2.4 配藥習慣與包裝物中殘存農藥量的關系 調查數據顯示,農戶(合作社)在配藥時,半數以上(53.4%)的農藥瓶得到了清洗,而農藥袋則基本沒有被清洗。農藥瓶與農藥袋在配藥時被清洗的比例有較大差異,生產中這種普遍現象的出現,應與農藥瓶易于清洗,而農藥袋清洗不便有關。

表3 配藥時是否清洗農藥包裝瓶(袋)調查分析

表4 配藥時是否清洗與農藥包裝物中殘存農藥量關系的分析
分析顯示,農戶配藥時是否清洗農藥瓶,對包裝物物中殘存農藥量有較大影響,經過2~3次簡單清洗的農藥瓶中的殘存農藥量平均占包裝物容量的0.73%,而未清洗的則為2.64%,二者相差1.91%,差值接近兩倍。這一結果說明,配藥時對農藥瓶的簡單多次清洗,是減少廢棄包裝物內殘存農藥量的最有效手段。以黑龍江省為例,如農戶在打藥前配制農藥時,全部對農藥瓶進行簡單多次的清洗,則不但每年可減少農藥浪費1 000t以上,同時還可大幅減輕農藥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3.1 農藥廢棄包裝物中的殘存農藥量與包裝物的規格、農藥的劑型及配藥時是否清洗包裝物密切相關 在影響殘存農藥量的因素中,配藥時是否清洗包裝物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農藥的劑型及包裝物的規格。
3.2 配藥時如對包裝物采取簡單清洗,則可大幅減少包裝物中殘存的農藥量,減幅平均達到包裝物容量的1.91%。
3.3 在生產中推廣使用較大包裝物規格的農藥,更為環保的水劑、水分散粒劑等農藥劑型,將有利于減少農藥廢棄包裝物中的農藥殘留量。
農藥包裝廢棄物治理的主要環節包括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貯存及無害化處理,其中無害化處理由于費用高、處理能力不足,而成為當前農藥包裝廢棄物治理的主要瓶頸。準確掌握包裝廢棄物中的農藥殘存量,采取清洗、分類回收等有效手段減少農藥殘存量,有助于加快農藥包裝廢棄物的科學治理。通過加大宣傳培訓,倡導使用環保劑型農藥,培養農戶形成在配藥時對包裝物進行簡單多次的清洗并分類回收,不但可減少農藥浪費,且可大幅減輕包裝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的壓力,同時還助于我國在農藥包裝廢棄物再利用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