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懋志
【摘要】隨著我我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出行量增長量逐年提高,給城市道路交通帶來了一定壓力,并且出現了供需不平衡的現象,擁堵情況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公交服務水平發展較慢,已經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可持續發展是目的,輕軌交通也因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應運而生,這是一種中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它具有綜合造價低、道路適應性強、噪聲低且無污染等優勢。本篇文章基于現有鐵路的城市輕軌交通規劃方法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給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從而促進城市交通的順利發展。
【關鍵詞】輕軌交通;現有鐵路;交通需求;交通規劃
1、基于現有鐵路發展城市輕軌交通模式分析
1.1共線運營模式
采用共線運營模式主要運用于連通型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當中,多條軌道交通或者是有兩條相鄰的交通路線在列車運營的時候,會從一條線路跨越到另外一條線路,這樣可以形成不同線路運營的列車跨線運行,同時有部分線路當中一些區段有共用的情況。共線運營模式具體可以劃分三種形式,分別是不同運營主體之間所實施的共線運營、在線路技術改造的基礎上使得不同制式線路實現共線運營、針對于空間幾何形態上的岔線實施共線運營。這種運營模式的優點是能夠減少建設資金的投入,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利用會得到有效提高,乘客出行更加方便,換成站擁擠現象可以得到緩解,交通服務更加多元化。缺點是鐵路列車運營會出現不均衡的情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線路制式改造,總整體來看列車運營組織會比較復雜,會增加運營安全性風險。
1.2廢棄鐵路改為輕軌模式
對于廢棄鐵路來說可以采用廢棄鐵路改造為輕軌模式,同時也可以用于一些鐵路運量相對比較少,并且可以由其他鐵路代替其功能的鐵路。這種模式可以分為操作的方法,一種是直接利用原有鐵路軌道運行輕軌,另一種是拆除之前的鐵路重新建新的輕軌線。比如上海輕軌道交通明珠線就是在建設的時候,將已經廢棄的淞滬鐵路和滬杭鐵路內環線進行了充分的利用。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在建設之后可以很快投入使用,建設時候的成本投入比較少,并且可以給輕軌提供良好的運營環境。缺點是會產生比較大的震動和噪聲,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1.3雙模式輕軌車輛模式
雙模式輕軌車輛模式主要是用于雖然運量相對比較小但是因為鐵路服務不得取消的鐵路線,這種模式的輕軌車會在不同規矩上行駛,且具有不同饋電電壓的線路上時能夠采用不同動力。雙模式輕軌車模式采用雙模式輕軌車輛,所以無需假設懸空饋電纜。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有效提高軌道利用率,建設費用成本比較低。缺點是因為車輛結構復雜,增加了維護費用。
1.4并行于鐵路線修建新的輕軌線模式
采用并行于鐵路線修建新的輕軌線模式需要在和鐵路軌道臨近的鐵路用地范圍當中鋪設輕軌,之前的鐵路走廊要是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當前設計的需要,或者需要建新的輕軌場站時候,能夠對新土地進行占用。在輕軌交通建設的過程當中將鐵路參與進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城市空間的利用率進行有效提升,城市土地也因此可以更加合理的使用,并且市郊鐵路可以充分的發揮出其自身作用,在城市客運當中體現出服務的本質。不僅如此,將廢棄的鐵路改造為城市軌道交通可以促進城市的持續發展,在一定減少了鐵路成本的投入。比如上海輕軌三號線就是將上海市區原護航鐵路的市區斷進行了拆除。將鐵路和輕軌相結合可以使城市交通擁堵現象得到緩解,實現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缺點在于兩者之間可能會有一點干擾,增加了安全隱患,并且輕軌削弱了鐵路的服務和擴展余地。
2、基于現有鐵路的城市輕軌交通規劃
2.1基于現有鐵路的城市輕軌交通需求預測
城市軌道交通需求預測是在四階段預測方法的基礎上,與當地居民交通調查情況、既有鐵路網點和客運站點所產生的客流相結合,通過既有鐵路線網來對輕軌客流需求進行預測。在采用四階段方法預測交通需求的時候,要先將所研究區域劃分為交通小區,調查城市人口就業情況、土地利用資料以及居民出行等方面內容。然后預測出居民出行產生及分布情況以及交通方式劃分和交通分配情況,從而對該區域當前現狀和將來的交通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其中,出行產生預測是四階段交通需求預測法當中的第一個環節,主要是對發生交通量和吸引交通量進行預測,對所研究區域當中的交通需求總量進行計算。出行分布預測是計算出各交通小區之間將來的OD交通量,這是在目標年各交通小區所產生的吸引交通量基礎上得來的。出行者在城市當中出行的效率可以通過選擇交通方式而得出。
土地利用能夠對客流規模的基礎產生決定性作用,土地利用對軌道客流的影響會體現在不同方面,比如在人口崗位布局及其產生的交通量。使軌道客流產生較大影響的是軌道交通沿線土地開發利用的情況,比如說在某一個城市當中軌道交通線路的行經是這個城市主要的居住區和商務區,這樣就會形成固定的客流且能給客流提供基礎和保障。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如果較高的話可以給軌道交通的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有利于增大交通客流規模。建設軌道交通會耗費巨資,和公交相比票價比較高,所以需要合理控制票價,最大程度的將票價差距縮小,有利于吸引客流量。
2.2輕軌沿線用地控制性規劃
在城市總體規劃下對輕軌軌道線路進行設計和建設,是需要以人口和崗位的客流作為基礎,也就是說要最大程度的在進行規劃預測的時候要讓人口崗位和沿線用地應相適應。同時,軌道規劃可以對土地利用進行有效指導,以軌道開發為基礎來增強和調整土地利用的強度,軌道線路的客流也能夠因此得到保障。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增強軌道沿線開發強度,一方面是將軌道沿線勞動密集型工業用地轉換成商業、居住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用地,另一方面是再度開發軌道沿線的老住宅區。對軌道站點周圍區域進行開發利用,可以對軌道沿線兩側的土地調整為居住或者公建等用地性質,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在大型站點建立購物休閑活動中心。
結語:
隨著城市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交通體系逐漸向多模式方向發展,為了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減輕交通壓力,政府部門投入了大量資金新建和改建道路并建設輕軌。輕軌以其舒適安全且快速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地面擁擠的車流和人流,成為了當前交通體系當中不可替代且不可缺少的一種交通形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公交服務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對改善環境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極大的推動了城市交通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曉婷.鐵路客運與城市軌道交通換乘模型及優化方法研究[D].2015(12):23-24.
[2]王韻茹.鐵路客運站與城市軌道交通換乘銜接組織研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7(12):36-37.
[3]楊丹,殷勇,郝成.市域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換乘站設施配置布局優化研究[J].物流技術,2018,37(1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