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濟 武文明 陳洪儉

摘要 ? ?本文總結了江淮地區鮮食玉米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選地整地、催芽定植、肥料管理、移栽、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玉米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鮮食玉米;栽培技術;江淮地區
中圖分類號 ? ?S513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025-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鮮食玉米主要是指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蒸煮食用的玉米,主要包括甜質玉米、糯質玉米。甜質玉米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糯質玉米籽粒中的淀粉主要為支鏈淀粉,適口性好,且易于消化。鮮食玉米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VE,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理調節功能,已經開發成為功能性食品,對提高居民身體健康有重要價值[1]。
安徽鮮食玉米種植品種中,甜玉米主要種植粵甜16號、粵甜27號等;糯玉米主要種植蘇玉糯5號、皖糯5號等;甜加糯玉米品種主要有彩甜糯6號等。玉米產業發展品種是核心,為適應安徽省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快速擴大的發展態勢,開展鮮食玉米品種篩選和集成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促進鮮食玉米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顯得尤為迫切。為此,2019年征集了全國266個鮮食玉米品種在合肥集中展示示范,其中甜玉米品種135個,糯玉米品種63個,甜糯玉米品種68個,同時輔以配套的栽培技術,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田間調查發現,玉米2019年5月18日開始陸續吐絲散粉,最早于6月13日成熟,吐絲至采收歷時27 d,移栽至采收田間生長時間歷時79 d。實踐表明,江淮地區早熟品種于3月下旬地膜覆蓋育苗移栽,6月中旬可采收上市;與常年比較,玉米成熟采收可提早上市20 d以上[2]。采用育苗移栽、地膜覆蓋、畦作栽培、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技術高度集成,簡便易操作。育苗移栽保證了苗齊苗壯,為大田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地膜覆蓋有良好的增溫效果,據玉米生長各時段14:00田間溫度定位測定結果表明,移栽后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10 cm和20 cm土層深度的溫度均較同土層的露地溫度高,有利于促進玉米健壯生長。但5月上旬以后,露地的土壤溫度超過了地膜覆蓋的土壤溫度,這是因為5月上旬玉米進入穗期生長階段,隨著玉米的生長,植株葉片覆蓋了地面,陽光不能直射到地面上,地膜的增溫作用減弱。本年度的露地溫度為不種玉米的裸露地面,前期玉米植株較小,露地和地膜覆蓋環境條件差異較小,但玉米進入穗期后,露地和地膜覆蓋條件差異較大,溫度差異及保溫保濕有待進一步觀測研究。現將鮮食玉米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 ?品種選擇
在2019年鮮食玉米品種展示示范試驗中,當玉米成熟時,組織全國13名專家,根據玉米品種的整齊度、抗病抗倒伏性、果穗外觀表現和病蟲害等進行外觀考察;果穗蒸煮品嘗進行質量評分;再結合產量進行綜合考評,評選出優質高產甜玉米品種10個和糯玉米品種10個。連續取上述品種20株玉米的全部果穗計算品種的產量,各品種果穗產量(帶苞葉)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甜玉米產量在20 655.0~29 059.5 kg/hm2之間;糯玉米產量在21 712.5~26 707.5 kg/hm2之間,各品種在江淮地區春季播種產量較高,可根據需要選用。
2 ? ?選地整地
江淮地區旱地的土壤類型主要是黏盤黃褐土,成土母質為下蜀黃土,土壤質地黏重,適耕期短,加之該地區春季雨水多,土壤潮濕狀態下耕作,土塊較大,整地質量差,不利于覆蓋地膜。因此,一般應采取秋季整地的辦法,整地做畦,畦寬1.2 m,畦高30 cm,冬季凍垡,土壤冬季凍融后,春季土壤細碎,保證地膜覆蓋嚴實,不破損,質量好。
3 ? ?催芽定植
為保證熟期不同的品種同期成熟和提早至6月底上市,采取催芽塑料大棚育苗的方法。玉米種子浸泡24 h后,裝入催芽盒內,種子放入催芽盒后,噴施甲基托布津等藥劑,以防止種子發霉。催芽盒放置在溫度28 ℃和相對濕度80%的恒溫恒濕箱內催芽,待芽生長至2 cm左右長時定植到營養缽中,營養缽內的營養土用冬季凍融的耕作層土壤加少量有機肥混勻即可,營養缽大小以直徑6~8 cm和高度6 cm為宜。玉米幼芽定植后覆土蓋嚴,覆土厚度2 cm左右,塑料大棚內溫度控制在32 ℃以下,大棚前期以保溫為主,后期溫度高時及時通風降溫降濕[3]。
4 ? ?肥料管理
施肥采取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基肥和追肥相結合的施肥方法,保證玉米全生育期養分的充足供應和健壯生長。一般上年11月底施用商品有機肥3 000 kg/hm2,春季開溝施用基肥,施三元復合肥(15-15-15)900 kg/hm2,施肥后覆土,然后蓋膜。地膜規格為幅寬100 cm,厚度0.008 mm,黑色。于玉米小喇叭口期打孔追施尿素225 kg/hm2。總施用量為純N 238.5 kg/hm2、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
5 ? ?移栽
根據品種的熟期,參考“南方的鮮食玉米品種在安徽種植生育期會延長,北方的生育期會縮短”的專家意見,分5個批次催芽定植,3月4日開始催芽,3月22日催芽結束。晚熟、中熟品種早催芽定植,早熟品種晚催芽定植,每次催芽間隔4 d。玉米4片可見葉時移栽入大田,2019年示范試驗于3月26日開始移栽,4月8日移栽完畢。移栽密度4.5萬株/hm2,每個品種移栽面積36 m2。打孔移栽,移栽后澆水,移栽穴覆土嚴實,保溫保濕[4-5]。
6 ? ?病蟲害防治
遵循“以防為主,綠色防控”的植保原則,玉米大喇叭口期噴施蟲酰肼和蘇云金芽孢桿菌防治玉米螟。黑色地膜可有效抑制雜草的生長,田間前期未使用除草劑,后期應用硝磺草酮清除壟溝雜草。
7 ? ?參考文獻
[1] 龔魁杰,劉治先,陳利容,等.鮮食糯玉米的主食化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6):312-316.
[2] 唐經祥,徐經年,孫敬權,等.安徽省鮮食玉米生育期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4):32-33.
[3] 孟慶平.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3(1):22-26.
[4] 寧毅,安英輝,宋復鑫.黑龍江玉米栽培技術探討[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5,27(3):28-31.
[5] 蔡慶紅,陶優生,唐云鵬,等.南方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2,26(3):28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