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摘要】小學是人們正式接受正規教育的學校,是未來國家接班人的第一教育場所,也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全球化和循環化的今日,小學校園的環境和建筑風格正在悄悄改變,這種新的小學校園建筑風格給孩子們新的校園感受,還能配合教師們的教學工作,共同提高小學教育質量。這種前瞻性的建筑設計會逐漸影響到未來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風格,提高小學生的校園空間體驗。本文即簡要分析現代小學校園建筑的空間體驗。
【關鍵詞】小學校園;建筑設計;空間體驗
小學是一位學生真正開始學習知識的場所;是一個國家文明和文化傳承的場所;是未來國家興旺的搖籃。在循環經濟和建筑業快速發展的今日,小學校園的面貌和樣式正逐漸變化,這種變化體現了現代教育的風氣,將小學校園這一基礎教育載體進行升華,對社會和國家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另外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風格是和該學校的教學理念、辦學特色有著很大的關聯,學校里的設施、外觀和顏色都會對校內的師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在這幾種要求下,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成為了教育界和土木建筑界一直想研究探求的問題。為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是比較難實行,但在現實中已存在現代化的小學校園建筑設計作品,并且小學生的空間體驗反應很好,很受當地老師學生的喜愛。下面先簡要分析現代小學校園建筑設計的要點,提高空間體驗的具體方法,再舉實際例子說明這種建筑設計的空間體驗感受。
1、現代小學校園建筑設計要點
隨著國家的大力發展教育業和各地教育改革,大批的老式小學校園進行改建擴建,新建很多小學校園必須配備的教學或娛樂設施;在城市郊區、鎮鄉結合地的小學校園都需要重建。因為絕大部分的孩子要在小學度過六年,所以校園建筑的空間設計在孩子學習和成長道路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小學校園的各種設施和校內、周邊環境直接與教育質量聯系。所以現代小學校園建筑設計的關鍵一點是:學校的建筑設計結果要與學生的學習互相配合,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起到積極推進的作用。
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應是“百年大計”,抓住提高教育質量的要點并切入,使小學校園的最終建筑設計符合國家的教育發展情況,滿足各界對小學校園教育的要求;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使空間體驗發生變化的同時對未來的小學校園建筑設計起到導向作用,能與國家的建筑、教育共同發展是小學校園建筑設計的一處亮麗景標。在當今的小學校園里,建筑設計不是僅對綠植、保護道路、消防設施和照明系統進行設計,還要加強各教學組織間的聯系。教學功能的組合和空間聯系是教育建筑的根本,例如教學樓、教師辦公區、后勤處、體育活動區之間的聯系,在各區域之間或各區域內部的空間組成是進行小學校園建筑設計的重要部分。
現代的小學校園傳達出的更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其空間結構能為小學生滿足所有需求,能依據教育界的規范要求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和行為上的改正,提供給師生一個身心全面進步的學習環境。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基準點是從整體出發,在分析教學樓、教學理念、可繼承和全面發展的目標后,尋找建筑設計的切入點。經過部分小學校園的嘗試后,切入點有著以下幾種形式:依據不同功能進行分區、外部空間構造、校內建筑空間上聯結等形式。還可以根據學校的規模和師資力量進行校園建筑設計提升空間體驗,將一個班進行分組,每個組間由共有空間、聯系通道進行聯系,形成一個個新的教學區域,與其他傳統的教室進行對比,可以明顯看到新教學方式將教師辦公區進行了合并,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教學模式的功能合并和空間聯系已經成為了當今小學校園教育高效合理的一種方法。
2、具體事例下的空間體驗
據國內外學者對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研究報告來看,未來的教育會成為人們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新形式,不僅表現在時間上還表現在空間上。當今人們在強調統一性,要注重一致性和多樣性。現今的空間一定會成為小學教育的一部分,并且不是簡單的知識載體,更多的是其主動參與到教學任務中,可能是從心理學方面參與,也可能是從行為學的方面參與,這取決于小學校園的初始建造目標。小學校園的空間體驗提出原因可以概括為兩大原因:一是國家社會的循環經濟快速發展,教育理念在不斷革新和應用,教育空間體驗不僅是單純的建筑設計問題了,已經成為一門新的多學科問題,包含了教育學、土木工程學、數字化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問題;另一個是小學校園在社會中地位的悄然改變,現在的小學校園不僅是教育教學的場地,還是小學生進行知識信息傳遞、情感認知交流的場所,往后的小學校園將讓小學生的學習和自身個性進行同時培養,提高當今和以后小學生的各種能力,爭取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提高并融合到教育空間體驗上。從整體上來看,是國家和社會的外在發展驅動了小學校園教育的空間體驗提升,同時對教育界的空間設計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現代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空間體驗上北美國家做的很好,他們全國的小學校園教育推行開放式、多功能空間構造的新型空間體驗。他們的小學校園空間上明顯的特征是:與校園的場地情況相匹配,充分利用校園自帶的地形優勢,基準面的設計與周邊環境相配合,在教室的選取應用上使用由一般教室、專業教室和公共空間混搭的教室。開放式的空間體驗內涵是:對已有的狹窄空間進行修改,來達到擴大空間和提升空間體驗的目的;還有則是充分利用隱含的延伸空間對小學生的思維想象進行鍛煉,來激發小學生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下面舉些實例來證實這種空間提升方法。
2.1法國圣讓學校
法國圣讓學校是一所小學,進入后發現空間為弧形,是廊空間。其體積確實比不上我們國家的一般教室,但這所學校的弧形建筑設計會讓人感覺空間更大。另一方面圣讓學校的創舉打破了六十年代單調、純理性的普通建筑風格,運用流線的空間設計將空間范圍放大,有助于節能環保。在圣讓學校的底層空間設計中采用三維的弧形空間,這與常規的正方教室進行有力對比,使得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學習的趣味,同時這種強烈的空間反差有利于學生分清各種線條,有助于學生們集中精力做事。
2.2法國巴黎克勞德伯納德小學
這所小學的空間設計標簽是:直接撞色;新材質材料;幾何圖案組合。選用及其強烈的顏色、各狀的外觀形狀、空間設計具有想象力。這所小學采用外觀U型形狀設計,表面的幾何圖案經陽光投射后落在教室內,帶領孩子們學習幾何圖形的認識,不同幾何圖形的拼接。還有個細節:窗戶和燈上有著不同的光線遮擋,隨時進行顏色和形狀的改變。
總結:
由以上分析可知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應該以整體進行參考設計,可以使用模塊進行輔助空間設計,使用小學生喜歡的空間方式進行設計,讓教師和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設計出令人滿意的小學校園建筑
參考文獻:
[1]張海濤.中小學校園建筑的空間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30):32.
[2]王燕.現代中小學校園建筑空間設計探討[J].平衡建筑,2017,(12):6.
[3]潘克.校園建筑設計的發展探討[J].河海大學學報,201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