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祥
【摘要】本文以某核電為例,在施工總平面管理中,通過“三化”管理模式,對總平管理模式進行改進,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實現了施工用地利用最大化、施工用地高效周轉、臨建布置成為靚麗風景線。
【關鍵詞】精細化;標準化;動態化
1、實施背景
1.1廠址面積小,施工用地資源緊張
某核電場地面積小,各承包商施工臨建、施工倉庫、攪拌站、碎石廠、土石方堆場等已占大部分施工用地,其余可調配場地已寥寥無幾。
所謂“螺螄殼里做道場”,如何在有限的用地面積基礎上做好統籌規劃,高效有序地支援核電建設,成為施工總平面管理必須正面面對的問題,也是施工總平面管理的最大難點。
1.2工程施工“標準化”需求迫切
在建安高峰期,現場施工單位多,每家單位在滿足安全文明要求的情況下,對于施工總平面管理和建設的標準不一致,各家分別遵守各自總部的管理要求,整個施工現場屬于“百花齊放”的狀態,施工臨建布置和施工總平面管理標準各有特色。施工總平面管理同樣需要在此前良好實踐和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總結并構建統一的施工總平面管理標準和管理流程,為后續工程提供管理依據。
1.3總平面“廣長高”特點導致管理難度大高
施工總平面具有管轄范圍廣、周期長、變化頻率高的特點。“范圍廣”指施工總平面涉及到用地規劃、土石方平衡、開挖管理、堆場/臨建文明施工管理等多項工作,整個廠區但凡有建安施工的地方,就與總平管理分不開;“周期長”指施工總平面是全過程管理,從項目開始申請場地,到過程監督,再到施工完成并恢復場地,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施工總平面;“變化頻率高”指在建安高峰期,各工作面多點開花,并且隨著工程進展,每天的堆場設置、材料堆放、土石方調配、地下管線均處于動態變化中。如何做到面面兼顧,跟上施工總平面變化的腳步,是施工總平面管理的重點。
2、三門核電施工總平面“三化”模式成果內涵
2.1精細化管理紓解用地緊張和土石方平衡的困窘
“精細化管理”,即在施工可用場地“寸土寸金”的客觀事實下,將有限的施工用地、土石方作為物資來管理,通過精細計劃和調配,實現施工用地的高周轉和土石方的有計劃平衡;同時,將“精細管理”的理念融入施工總平面管理的各個細節,“用數據說話”,施工總平面所涉及的用地、土石方均做到有來源、有出處、數據準,用地尺寸精確到“米”、用地周期精確到“天”,為施工總平面的精細化管理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
2.2標準化管理完善施工總平面管理制度
“標準化管理”,即在此前良好實踐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新機組的管理要求,提煉、總結、創新,打造一套標準的施工總平面管理流程和管理細則,在大邏輯和小細節方面都形成體系,以指導現場工作,將“二期工程比一期工程起點高、標準高”的要求落到實處。
2.3動態化管理解決過程管理的問題
“動態化管理”,即針對現場更新快的特點,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同步提高,各參建單位聯動管理,用動態的手段來匹配現場動態變化的頻率,達到“以動治動”的目的。在施工總平面管理全周期中,前期做好各個階段的全廠區施工總平面規劃,根據現場建安施工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總平面規劃方案;中期、后期控制施工現場變化的各個細節。大方向變化做到心中有數,小細節變化做到實時可控,確保管理變化能適應現場的變化;同時,調動各方參與施工總平面管理的深度,各方協作助力,全面掌控施工總平面變化。
3、實施效果
3.1實現施工用地利用最大化
引入精細化和動態化管理模式后,主工程配套的施工臨建、材料堆場等布置在廠房周邊不影響施工的區域,其他大型生產臨建、模塊拼裝場、循環水管加工車間、混凝土攪拌站、土石方堆場等用地盡量在廠區內解決,避免廠外租地,實現廠區施工用地利用最大化。該核電在現有用地緊張的客觀條件下,完成了二期工程施工臨建規劃和布置,通過梳理CA模塊和CV模塊拼裝周期,精確對比模塊拼裝占地尺寸需求,甚至在CA、CV模塊拼裝場周邊,為SC拼裝“擠出”4塊用地。
3.2實現施工用地高周轉
主工程周邊的施工臨建和堆場用地,往往為某一單位在某個工程階段使用,在引入精確化和動態化管理模式后,所有的用地結合施工節點,同一塊場地給予每家施工單位都有精確的使用時間,在場地使用到期前即開始逐步清理無用的材料,工程節點結束/場地使用到期后即回收土地,以此實現施工用地高周轉。以某虹吸井東側場地為例,在2018年1月至2019年間3月之間,已周轉4次,陸續作為3家單位的施工用地,大大提高了廠區用地的使用率。在核島主廠房周邊,因施工用地更緊張,場地周轉頻率會更高。
3.3實現土石方高效內部平衡
通過精細的土石方管理,該核電完成了廠區土石方平衡數據,分析得出該核電土石方盈缺數據。根據平衡結果,總平面管理工程師準確調配各個子項的土石方,并且在二期工程回填過程中,有計劃性地開啟子項負挖工作用以平衡回填需求。該核電從四通一平開始,從未出現因回填料不足而外購的情況,也未出現因負挖量過多而無場地存放的現象。精細化的土石方管理為該核電節省了大量土石方采購費用。
3.4總平面管理流程運轉順暢
在完成標準化管理部署后,施工總平面管理內業、外業均形成良好機制,從文件傳遞、資料存檔、施工執行、日常檢查、問題跟蹤、經驗反饋等所有工作都有詳細的程序管理要求,整套流程運轉順暢。同時各承包商、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專工全部參與總平面管理中,即增加了管理力度,也提高了施工總平面管理的地位。
3.5臨建布置成為亮麗風景線
該核電在二期前期準備階段推行了施工總平面管理標準化,核島、常規島、泵房、取排水工程等均按照最新和統一的標準布置,即符合了施工需要,也滿足了標準化要求,成型后的施工臨建整齊劃一,成為施工現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期工程中很多臨建布置不符合標準化管理要求,通過動態化管理,聯檢過程中逐一要求整改,在三個月內階段性地淘汰或整改了不符合標準化要求的臨建,拆除或整理了主廠房周邊的材料堆場,整個施工現場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