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在不斷激增,為了更好地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做出保證,就需要相關人員將大數據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相結合,促使大數據時代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有效性的提升。本文主要針對當下的大數據時代對中小企業控制審計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大數據;中小企業;控制審計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屬于被審計單位進行內部控制情況有效性發表的審計意見,在對企業進行控制審計的過程中,主要是促使企業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進一步提升企業自身風險控制能力,對企業經營效果起到推動作用。在大數據時代下進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不但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起到了改善作用。
1.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
首先,我國一些中小企業管理權力較為集中,這種現象會對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造成一定的阻礙。我國市場中中小企業的占比相對較大,這時大部分對中小企業會因為其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組織結構比較簡單,管理權力過于集中導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無法使權力得到有效的分配。當管理層的權力控制程度超過制度控制的時候,就降低權力的公正性。如果企業內部出現了權力舞弊的現象就會讓企業無法實現內部合理控制,從而阻礙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發展。
其次,企業內部主要將發展眼光放在了企業生產過程中,沒有對企業內部實施有效控制,因此很多企業都沒有實施內部控制和建設,一些按照規定實施建設的中小企業也只有一部分實施了內部有效控制。這種現象使得中小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制度相對局限,無法對企業內部進行全覆蓋,促使企業控制制度無法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最后,很多中小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會對使用過多的企業資金,這時也會因為企業內部權力過于集中,促使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整,提升企業出現風險的概率。在實施企業控制審計的時候,應該對審計證據的收集范圍進行擴大,降低風險評估的成本。一些中小企業內部在實施控制審計的時候其控制完善程度會受到相應的影響,但是因為這種成本效益的原則也會讓內部控制的覆蓋程度相對較低,在這時很多中小企業也就無法實施內部控制對企業的支出進行降低。
2.中小企業在大數據時代內部控制審計的變化
過去在實施內部審計的過程中,一些企業會因為內部環境控制和制度受到一定的限制,針對企業的變化程度混合其他信息無法得到有效融合,降低了企業對數據的控制有效性。隨著大數據時代影響范圍的不斷擴大,也讓很多數據以不同形式生成,降低了中小企業信息獲取的難度,也擴大了信息的獲取范圍,讓數據資源更加全面。中小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也需要對風險進行合理評估,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奠定基礎。通過較多的數據分析能力可以進一步強化行業發展現狀促使企業相關制度的合理制定。所以在大數據時代,針對內部控制審計內容也在不斷衍生,提升了審計內容的豐富程度。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針對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對一些智能審計技術加以引入,對中小企業的不同需求進行滿足,進一擴展企業的審計空間,大數據技術為大數據功能分析進行了合理融合,通過對內部數據的合理過濾,進一步提升了內部控制審計內容的隱蔽性,使中小企業的控制審計能夠具有一定的追蹤性,促使企業審計工作效率的增強。在數據儲存得到時候,對于工作人員自身的綜合素養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在這時工作人員需要對自身職業技能進行增強,對企業內部存在的缺陷實施彌補,讓企業控制審計效率能夠得到提升。
3.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有效策略
3.1對其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優化
大部中小企業管理階層針對大數據時代下的建設積極性相對較較差,原因是因為中小企業內部人員的素質相對較低,這也導致其無法基于長遠角度來衡量企業發展的原因。由于企業內部流動資金的限制,中小企業需要將更多資金投入到項目建設中來,對大數據建設進行減緩。但是根據相關研究結果表示,在大數據時代下,針對技術的有效使用能夠對管理成本進行降低,將其經濟價值發揮到最大化,促使企業內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對大數據進行合理使用可以降低企業成本,還能讓企業管理程序相對規范,減少企業的浪費程度。所以基于大數據背景下,中小企業在實施數據分析的時候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來進行相應的研究,并對其給予更加合理的分析數據,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中小企業的管理需求進行滿足。中小企業也可以使用外包的方式來樹立數據理念,中小企業可以合理使用企業的數據建設系統,在對企業系統建設進行調動的過程中,讓企業大數據系統的使用率得到顯著提升。
3.2加速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建設
眼下大部分企業內部管理模式較為統一,企業內部的管理層較多,致使信息傳播速度較慢,降低了企業信息傳播效率。在大數據時代下,信息范圍比較廣泛,大部分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在企業內部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企業內部信息傳輸和接收都有著一定影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需要對組織結構進行優化,使其趨于扁平化,這時對于企業內部信息交流和傳播速度可以適當加快,促使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提升企業內部結構治理的科學性,提升企業內部審計控制效果。伴隨著我國大數據審計系統的使用,在中小企業中,對于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還要具有一定的財務專業與統計分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使其更加適應大數據時代下的變革,將其內部審計職能發揮到最大化,對審計風險進行降低,為企業內部的控制審計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并為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3建立健全企業基礎審計數據庫
因為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相對較多,這時行業的管理非常廣泛,企業內部控制也讓企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致使審計項目時間限制相對嚴格。根據數據顯示,我國審計機關的數量已經超過了8000個,即使我國審計機關數量較多,但是審計機關的覆蓋面積卻依然較小,無法對較大的審計工作量進行滿足。因此使用大數據來對中小企業實施內部審計能夠提升企業的審計效率,建立較為基礎的審計數據庫,對審計數據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實現中小企業的合理控制審計。使用大數據可以對中小企業內的實際情況和風險狀況進行了解,并對其中存在的數據進行分析,建立較為動態的企業內部管理信息平臺,通過相對合理的監督和管理對其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實際內部控制審計系統合理的建立,并降低一些信息對于其影響,將其最大效用充分發揮出來,促使中小企業信息效率的從而實現資源共享。眼下,企業內部數據庫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審計的完善以及有效運用,審計經驗庫也會加速企業內部有效控制審計的完成。
3.4提升中小企業的風險防范機制
大部分中小企業在實施市場信息收集的過程中,信息處理能力相對較弱,其次信息不夠平衡,這時企業也就無法對市場內部存在的波動及時分析和處理,不能準確掌控市場風險,降低了其風險防范能力。企業風險防范意識不夠會導致企業因為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降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有效性。正在大數據時代下,針對企業的有效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技術在企業內部實施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為企業提供較為全面的數據技術,還要對企業對業務數據進行準確的核對。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實施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能夠更好地對數據類型進行劃分,也能讓企業及時發現數據中存在的異常狀況,提升企業風險防范效率。使用數據平臺可實現信息共享,也可以使用統計方式來對數據中存在的異常現象進行解決,從而更好地推動市場中控制審計中風險導向的運用,減少出現問題的概率。
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時候其控制有效性和其成本對效益有著直接影響,所以,企業相關部門需要對其自身的專業水平進行提升,更好地對中小企業內部實際控制特征進行了解。還要針對大數據技術來實施信息分析和處理,對審計成本合理控制,進一步促使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監督管理的合理性,讓企業監督力度加大,為控制審計的可靠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新華,張明.大數據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影響及對策[J].審計與理財,2018(04):21-23.
[2]李永紅.基于大數據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No.160(28):127.
[3]劉力鋼,劉建基等.大數據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社會資本對動態能力的影響[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21):64-72.
作者簡介:
熊詩麗(1986.4-? ),女,漢族,江西南昌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