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慧紅 張路生 金宗亭



摘要 ? ?本文利用遙控植保飛行器,在冬棗的萌動期、花期及幼果期進行了防治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從噴液量上看,植保飛行器的噴液量為73.20~78.75 L/hm2,改裝噴霧器的噴液量為694.05~913.95 L/hm2,節約用液量達到90%,極大地減少了藥液對環境的污染,也為農藥的減量使用提供了可能性;從作業時間看,植保飛行器田間作業所需時間為48.9~52.5 min/hm2,改裝噴霧器為276.90~359.85 min/hm2;從藥劑的附著率看,改裝噴霧器基本談不上霧滴,條線式的分布造成藥液的極大浪費且很難發揮藥劑應用的作用,植保飛行器的霧滴分布非常理想,基本上呈霧滴狀分布,對病蟲害能發揮最好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 ? ?冬棗病蟲害;遙控植保飛行器;防效
中圖分類號 ? ?S436.6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10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冬棗整個生育期受多種病蟲害的危害,在防治過程中用藥次數較多,目前的噴霧機械多為改裝的壓力泵式噴霧器,需要二人配合拖動長管進行田間作業,勞動強度較大且作業效率不高,在噴灑農藥時,藥液容易沾到操作者身體和臉部,對其造成影響[1]。為解決冬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進了珠海羽人公司生產的遙控植保飛行器,在冬棗的萌動期、花期及幼果期進行了防治作業[2-3],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西賈村,冬棗樹齡為10年左右,栽培株行距為2 m×3 m,土壤為濱海潮土,0~20 cm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1%,土壤pH值7.8左右,熟耕期長,排灌條件好,土壤肥力高。管理水平較好,為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施肥、噴藥、澆水、開甲等措施均一致。
1.2 ? ?試驗器械
谷上飛3WDM-10遙控植保飛行器,珠海羽人公司生產;對照器械為農戶自行改裝的壓力泵式噴霧器。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遙控植保飛行器和農戶改裝噴霧器,每個處理的面積均為1 334 m2。噴藥時間分別為萌動期(4月14日)、開花期(6月4日)、幼果期(7月4日)。為探尋飛行器的最佳噴灑效果,在調查藥劑附著率試驗中,設置 3個噴藥處理,分別按照飛行器的正常飛行速度噴灑1遍、2遍、3遍。
1.4 ? ?調查內容及方法
1.4.1 ? ?不同機械噴液量。按照田間實際的作業狀況,藥箱中加入定量的藥液,測定噴完定量藥液噴灑的面積,計算單位面積噴藥量,共計重復3次。
1.4.2 ? ?作業時間。按照田間實際的作業狀況,測定完成每個處理(面積一定)所需的時間和作業效率。
1.4.3 ? ?冬棗不同生育期藥劑附著分布效果。試驗主要調查植保飛行器和改裝噴霧器噴灑藥劑后在田間的沉積分布情況來驗證其防治效果。每個處理選取有代表性高度的3株冬棗樹,在每株樹冠(上、中、下、底)的每等高平面內均布 12個點進行觀察(萌動期懸掛9個點)。每點懸掛1張霧滴測試卡,測試霧滴在紙卡上的分布情況。采用指數法計算附著率。在噴藥后,藥液干燥前,迅速觀察取樣點。用分級方法記錄藥液附著情況,分級標準:0級為無藥液附著;1級為藥液附著面積為觀察面積的10%以下;3級為藥液附著面積為觀察面積的11%~20%;5級為藥液附著面積為觀察面積的21%~30%;7級為藥液附著面積為觀察面積的31%~50%;9級為藥液附著面積為觀察面積的50%以上。計算公式如下:
附著率(%)=[(1級紙卡數×1+3級紙卡數×3+5級紙卡數×5+7級紙卡數×7+9級紙卡數×9)/觀察總紙卡數×9]×100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器械噴液量
從表1可以看出,冬棗萌動期,飛行器的噴液量平均為73.20 L/hm2,改裝噴霧器噴液量為694.05 L/hm2,飛行器節約用液量89.45%;冬棗開花期,用液量增大,飛行器的噴液量平均為75.60 L/hm2,改裝噴霧器的噴液量為808.95 L/hm2,飛行器節約用液量90.65%;冬棗幼果期,用液量進一步加大,飛行器的噴液量平均為78.75 L/hm2,改裝噴霧器的噴液量為913.95 L/hm2,飛行器節約用液量為91.38%。
2.2 ? ?不同器械單位面積田間作業時間
從表2可以看出,冬棗萌動期,植保飛行器田間作業所需時間為48.90 min/hm2,改裝噴霧器為276.90 min/hm2,飛行器節約時間82.34%;冬棗開花期,植保飛行器田間作業所需時間為50.40 min/hm2,改裝噴霧器為320.25 min/hm2,飛行器節約時間84.26%;冬棗幼果期,植保飛行器田間作業所需時間為52.50 min/hm2,改裝噴霧器為359.85 min/hm2,飛行器節約時間85.41%。
2.3 ? ?不同機械藥劑附著率
從表3可以看出,改裝噴霧器屬于常規大量噴霧器,紙卡全部變色,附著率無法進行統計,試驗僅統計了飛行器在冬棗不同冠層的附著率的分布情況。在萌動期,因冬棗的植株上未著生葉片,飛行器的穿透效果明顯,中、下部冠層藥劑的輔助率高于上部,與飛行器的下降氣流有關。根據對紙卡霧滴的分布情況調查,噴2次藥最低的可達25個/cm2,可以對病蟲害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從萌動期不同的冠層分布看,中、下部的附著率平均分別為97.53%和82.72%,遠高于上部的 40.74%;開花期,受植物葉片阻擋等影響,藥劑附著率與萌動期不同,上、中、下、底部的附著率依次增加,分別為55.43%、57.49%、61.32%和94.24%;在幼果期,分布規律與花期差別不大,上、中、下、底部的附著率分別為52.26%、53.50%、60.08%和96.71%。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遙感植保飛行器防治冬棗病蟲害是完全可行的,具有作業效率高、節約用藥量、藥液分散效果好等優點,其取代傳統的施藥方式是必然的,應在生產中加以推廣應用。
從噴液量上看,植保飛行器噴液量為73.20~78.75 L/hm2,改裝噴霧器噴液量為694.05~913.95 L/hm2,節約用液量達到90%,極大地減少了藥液對環境的污染,也為農藥的減量使用提供了可能性。
從作業時間看,植保飛行器田間作業所需時間為48.9~52.5 min/hm2,改裝噴霧器為276.90~359.85 min/hm2。
從藥劑附著率看,改裝噴霧器基本談不上霧滴,條線式的分布造成藥液的極大浪費且很難發揮藥劑的作用,植保飛行器的霧滴分布非常理想,基本上呈霧滴狀分布,對病蟲害能發揮最好的防治效果[4-6]。
4 ? ?參考文獻
[1] 徐立志.冬棗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4):145.
[2] 穆香明.冬棗病蟲害防治抓住幾個關鍵期[N].山東科技報,2015-05-29(002).
[3] 常慧紅,張路生,巴秀成,等.山東濱州冬棗果實膨大期病蟲害防治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2(7):39-40.
[4] 趙彬彬.多旋翼飛行器用于大田植保作業效果研究分析[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7.
[5] 彭彬,羅東威,王樨.遙控飛行植保機械化技術的對比驗證分析[J].現代農業裝備,2016(2):55-58.
[6] 周奮啟,董紅剛,陳銀鳳,等.不同植保機械噴霧霧滴沉積分布對小麥病害的防治效果[J].湖北農業科學,2017,56(12):2275-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