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季林章 姜興余



摘要 ? ?為篩選出提高小麥抗倒性的生化調節劑,2017年泗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展了不同生化調節劑對小麥抗倒性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破口期施用勁豐可以明顯降低穗下節間長度,從而使得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加;增加穗長和穗粒數,明顯提高產量。
關鍵詞 ? ?小麥;生化調節劑;抗倒性
中圖分類號 ? ?S512.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11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小麥單產水平的提高,倒伏問題已成為制約小麥優質高產的主要因素之一。生產上通過合理使用生化調節劑可以有效控制小麥倒伏[1-4]。本試驗通過廣泛征集優良生化調節劑并開展相關試驗,以期篩選出既可以預防小麥倒伏的發生又可以增加小麥產量的調節劑產品,以供生產應用。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江蘇現代農業(稻麥)產業技術體系泗陽推廣示范基地,該基地為稻麥輪作區,土壤類型為淤土,基礎地力情況:有機質19.6 g/kg、全氮90 mg/kg、有效磷10.4 mg/kg、速效鉀90 mg/kg。
1.2 ?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江麥919。供試生化調節劑為勁豐、多效唑、烯效唑、春泉矮壯豐、碧護。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分2個時期進行,即拔節前期(3月22日下午)設6個處理,分別為勁豐(1.5 kg/hm2)、多效唑(600 g/hm2)、烯效唑(600 g/hm2)、春泉矮壯豐(600 mL/hm2)、碧護(180 g/hm2)和清水對照(CK),3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400 m2。各處理均兌水450 kg/hm2噴施。
破口期(4月24日下午)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勁豐(1.5 kg/hm2)、多效唑(300 g/hm2)、烯效唑(300 g/hm2)、春泉矮壯豐(300 mL/hm2)、碧護(180 g/hm2)和清水對照(CK),3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 400 m2。各處理均兌水450 kg/hm2噴施。2017年10月24日播種,2018年6月10日收割。
1.4 ? ?調查內容與方法
花后15 d和收獲期取樣測定小麥主莖穗(20株)各節間長度、粗度和基部三節的抗折力,調查穗粒結構、產量性狀。收獲期小區全部收割測產。
2 ? ?結果與分析
從表1、表2可以看出,拔節前期施用抗倒劑降低了株高,破口期施用勁豐能夠降低株高,其他抗倒劑效果不明顯。究其原因,拔節期施用多效唑、烯效唑是通過降低第二節間長度,增加粗度從而提高了抗倒伏能力,但后期穗下節間明顯伸長,最終使得株高相對清水對照變化不大。破口期施用勁豐可以明顯降低穗下節間長度,從而使得株高降低,而破口期施用多效唑、烯效唑等抗倒劑對株高影響不大[5]。
從表3可以看出,破口期施用勁豐能夠增加穗長和穗粒數,其他抗倒劑對穗長與穗粒數的影響不大。不同處理下小穗數、1粒小穗數、2粒小穗數、3粒小穗數、4粒小穗數、5粒及以上小穗數、退化小穗數未見明顯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拔節前期施用多效唑、烯效唑產量略有降低,勁豐、碧護相對清水對照(CK)產量無明顯變化。破口期施用勁豐可以明顯增加產量,其他抗倒劑處理產量變化不大。究其原因,拔節期施用多效唑、烯效唑雖然增加了單位面積穗數,但每穗粒數與千粒重下降致使產量有所降低,而破口期施用勁豐增加了每穗粒數和千粒重,使最終產量增加[6]。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破口期施用勁豐可以明顯降低穗下節間長度,從而使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加。由于本試驗只進行了1年,上述結論與討論是從田間調查結果與生產實際綜合分析得出,可能與藥劑的實際效果有出入,有待進一步試驗示范[7-8]。
4 ? ?參考文獻
[1] 李均乾,徐辰峰,吳燕.不同生化調節劑對小麥抗倒性影響試驗總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8):106-108.
[2] 李華偉,陳歡,趙竹,等.作物生長調節劑對小麥抗倒性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3):67-73.
[3] 姜鵬.勁豐等對小麥莖稈抗倒性解剖和生理特征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5.
[4] 楊文飛,潘德眾,朱云林,等.“勁豐谷德”對小麥抗倒性和產量的影響[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15):1-3.
[5] 崔鳳娟,熊景龍,張利,等.不同時期噴施麥巨金對小麥抗倒性及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4(12):9-10.
[6] 顧大路,朱云林,楊文飛,等.勁豐與多效唑對小麥抗倒性及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9):124-126.
[7] 姚金保,馬鴻翔,姚國才,等.小麥抗倒性研究進展[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3,14(2):20-25.
[8] 張志強,付晶,王奉芝,等.小麥抗倒性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