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摘要 ? ?本文利用囊謙縣1958—2017年逐月蒸發量和日照時數資料,對囊謙縣蒸發量和日照時數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囊謙縣蒸發量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氣候傾向率為-36.721 mm/10 a,減少趨勢較為顯著,其月際變化趨勢也比較明顯,其中5月蒸發量最高,12月的蒸發量最少;囊謙縣日照時數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氣候傾向率為2.5 h/10 a,增加趨勢不太顯著,日照時數的月變化趨勢較為平緩,2月日照時數最少,5月日照時數最多。筆者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以促進農牧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 ?蒸發量;日照時數;農牧業生產;影響;青海囊謙;1958—2017年
中圖分類號 ? ?P426.2;P422.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192-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速度加快,對農牧業的生產產生重要影響。蒸發是水循環的組成部分,是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蒸發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因而研究蒸發量對深入了解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日照時數是能夠反映氣候變化的氣象要素之一。日照時數的長短同樣也影響著農牧業的生產。本文利用1958—2017年囊謙縣的蒸發量和日照時數的氣象資料,探討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1 ? ?研究資料與方法
本文利用囊謙縣1958—2017年逐月蒸發量和日照時數資料,采用一元線性回歸法和5年滑動平均法對囊謙縣蒸發量和日照時數變化特征進行分析。季節劃分采用常規的劃分標準: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12月到次年2月。
2 ? ?蒸發量和日照時數變化特征
2.1 ? ?蒸發量變化特征
2.1.1 ? ?年代際變化特征。近60年,囊謙縣年平均蒸發量呈現出逐年代減少的趨勢。其中,20世紀50年代囊謙縣蒸發量最大,為1 919.0 mm;之后蒸發量則呈現出逐年代減少的趨勢,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蒸發量相較于50年代分別減少了203.4、284.9、349.7 mm,各個年代減少幅度有一定差異。20世紀90年代、2001—2010年囊謙縣蒸發量則呈現出逐年代增加的趨勢,相較于20世紀80年代分別增加了50.7、67.7 mm,增加幅度相對較小;2011—2017年囊謙縣蒸發量達到最小值,只有1 517.7 mm,相較于2001—2010年的蒸發量減少了119.3 mm。總體來說,囊謙縣蒸發量呈現出逐年代減少的趨勢,減少趨勢較為明顯。
2.1.2 ? ?年際變化特征。如圖1所示為1958—2017年囊謙縣逐年蒸發量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囊謙縣蒸發量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氣候傾向率為-36.721 mm/10 a,減少趨勢較為顯著。結合平均值曲線,1975年之前囊謙縣逐年蒸發量在平均值以上,之后蒸發量則在平均值以下。在5年滑動平均曲線中,可以將近60年囊謙縣蒸發量劃分為3個階段:1958—1979年囊謙縣逐年蒸發量呈現出大幅度減少的趨勢;1980—1999年囊謙縣蒸發量呈現出小幅度波動增加的趨勢;從2000年往后囊謙縣蒸發量則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
2.1.3 ? ?月、季變化特征。近60年囊謙縣春季蒸發量最大,為528.7 mm,占全年蒸發量的32.3%,以5月蒸發量最大,占春季蒸發量的37.0%;夏季蒸發量為524.0 mm,占全年蒸發量的32.0%,以7月蒸發量最大,占夏季蒸發量的34.3%;秋季蒸發量為346.4 mm,占全年的21.2%,以8月蒸發量最大,占秋季蒸發量的48.2%;冬季蒸發量為236.6 mm,占全年的14.5%,以2月蒸發量最大,占冬季蒸發量的39.7%。
2.2 ? ?日照時數變化特征
2.2.1 ? ?年代際變化特征。近60年,囊謙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總體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20世紀70年代囊謙縣日照時數最多,達到了2 684.7 h,相較于50年代、60年代分別增加了156.0、127.8 h;從80年代往后,囊謙縣日照時數開始減少,但是80年代減少幅度相對較少,只有7.4 h;20世紀90年代,囊謙縣日照時數的減少幅度為117.7 h,且2001—2010年囊謙縣日照時數繼續減少,相較于20世紀90年代減少了15.2 h,之后的日照時數則開始增加。總體來說,囊謙縣的日照時數呈現逐年代增加的趨勢,但增加趨勢不明顯。
2.2.2 ? ?年際變化特征。如圖2所示為1958—2017年囊謙縣逐年日照時數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囊謙縣日照時數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氣候傾向率為2.5 h/10 a,增加趨勢不太顯著。結合平均值曲線,1966—1988年囊謙縣逐年日照時數大都在平均值以上,1966年之前和1988年以后囊謙縣日照時數幾乎都在平均值以下。結合5年滑動平均曲線,可以將1958—2017年囊謙縣日照時數劃分為5個階段:1958—1980年、1990—1999年、2009—2017年囊謙縣日照時數均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以1958—1980年囊謙縣日照時數增加幅度最為明顯,剩余2個階段日照時數的增加幅度相對較小;1981—1989年和2000—2008年囊謙縣日照時數則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
2.2.3 ? ?月、季變化特征。囊謙縣日照時數的月變化趨勢較為平緩。近60年囊謙縣春季日照時數為658.6 h,占全年日照時數的25.5%;以5月日照時數最多,占春季日照時數的35.5%。夏季日照時數為639.7 h,占24.8%;以7月日照時數最多,占夏季日照時數的34.0%。秋季日照時數為654.8 h,占25.4%;以11月日照時數最多,占秋季日照時數的35.2%。冬季日照時數為625.6 h,占24.3%;以12月日照時數最多,占冬季日照時數的36.4%。
3 ? ?蒸發量和日照時數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近60年囊謙縣蒸發量呈現出顯著減少的趨勢,而日照時數則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蒸發量的減少會使土壤的相對濕度增加,草地退化、沙化和干旱問題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1-2],生態環境會逐漸趨于好轉,土壤表層會變得疏松,空隙增加,透水性能提升,土壤中積累的營養成分增加,為農作物和牧草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囊謙縣位于寒冷地區,當地的熱量資源明顯不足。日照時數增加說明當地的溫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光照條件和太陽輻射強度較為穩定[3-4]。氣溫的上升和日照時數的增加使得囊謙縣光溫生產潛力得到了提升,進而增加了農作物和牧草的產量。
4 ? ?參考文獻
[1] 王冰,余錦華,林修棟,等.煙臺市蒸發量變化趨勢及影響因子[J].氣象科技,2015,43(5):1127-1132.
[2] 劉英,周忠文,張永霞,等.環縣近60 a蒸發量變化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29):206-211.
[3] 張山清,普宗朝,李景林.近50 a新疆日照時數時空變化分析[J].地理學報,2013,68(11):1481-1492.
[4] 劉玉英,韋小麗,李宇凡.1961—2012年吉林省日照時數的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J].自然資源學報,2015,30(8):1367-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