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 譚志遠 劉雷
摘要 ? ?本文分析了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高校的新要求,建議農業高校通過進一步深化機制改革、加強科技支撐、注重人才培養、提供精準服務等做法,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 ? ?農業高校;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精準服務
中圖分類號 ? ?F32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23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新時代的重要舉措,是彌補我國“三農”發展短板的重要抓手。農業高校應擔負起責任與使命,利用自身優勢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F將做法總結如下。
1 ? ?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高校的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和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鄉村振興,聚焦“三農”。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農業高校承擔科技支撐、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重要責任。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業高校首先要突破對“三農”問題的傳統認知,構建形成對“三農”問題的現代認知觀,充分認識農業的多重功能、農民的多重屬性和農村的多元價值[1]。其次,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農業高新技術創新和推廣、農民技能培訓等方面工作[2]。通過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2 ? ?農業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做法
2.1 ? ?深化機制改革,完善長效機制
不斷深化科技機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長效機制是農業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首先,改革科研成果推廣轉化機制,通過結成合作聯盟、面向企業和地方選派科技特派員等形式,深入了解市場對科技的實際需求,促進校企、校地合作,推動成果轉化。其次,改革教師評價考核制度,引導教師和科技人員將教學、科研與鄉村振興更好地結合,引導教師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再次,健全管理運行和激勵機制,明確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職責分工,完善工作監督管理和考核評價辦法,設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獎勵制度[3]。
2.2 ? ?加強科技支撐,提升服務質效
農業高校師資力量雄厚,可以發揮自身科研優勢,著重從以下方面開展科技支撐相關工作。一是增強原始創新能力,促進學科建設與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農業產業體系的融合發展[4];二是培育產學研合作特色品牌,打造學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特色品牌和亮點;三是組建產業攻關專家團隊,對接省農業產業園建設;四是發揮國家和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科技特派員及大學生服務鄉村振興志愿者的作用,全力支撐精準扶貧工作;五是成立“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并將其建設成為服務國家及省委、省政府“三農”政策制定和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端智庫。
2.3 ? ?注重人才培養,發揮人才支撐作用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更是新時代“三農”工作中的短板,要完成鄉村振興這個宏大戰略,必須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一是優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農業農村特色系列學生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三農”情懷[5]。二是創新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重點培養符合當前農村、農業發展需求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另一項重要工作是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培訓服務,積極開展對農業農村基層干部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6]。三是應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支撐作用。
2.4 ? ?提供精準服務,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高校具有發展科學技術的天然屬性,可以直觀、準確地認識鄉村過程中的科技需求,從而提供直接、精準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形成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引領現代農業發展[2]。一是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深入農村、企業和生產一線,強化校企合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技術、資本、市場結合;二是有效實施科技下鄉和農業科普活動,組織各類科技下鄉活動及技術培訓;三是與地方政府、企業、院所、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建“點、線、面”3個不同層次的新農村服務基地,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技術、成果、人才、培訓等服務;四是高校作為農業產業園技術支撐單位,需落實技術服務項目,聯合技術創新攻關;五是構筑“互聯網+”大平臺,創新大學農技推廣服務方式,發揮社會服務功能[7-8]。
3 ?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讓科技服務于農民、農業和農村,這正是農業高校的使命和初心。新時期,農業高校要把習總書記講話精神作為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在服務“三農”的新征程上作出應有的貢獻。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活躍于鄉村大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推廣應用農業科學技術,利用現代科技,形成規?;?、集約化的農業產業鏈條,輻射帶動廣大農村群眾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發展,真正將科研經驗及成果普及全社會。
4 ? ?參考文獻
[1] 王亞華.著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EB/OL].(2019-02-20)[2019-07-1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2/20/content_
1909619.htm.
[2] 孟鐵鑫.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和對策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9,19(7):123-126.
[3] 孫鳳山,孫曉波,姜偉強.高職院??萍紕撔路锗l村振興戰略策略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1):20-23.
[4] 熊焰,李向陽.高職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途徑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5(2):1-5.
[5] 陳建中,胡建芳,肖寧月.農業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探索與實踐:以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42-46.
[6] 林別雨.高職院校涉農培訓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探析:以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1):305-307.
[7] 呂淑芳.“雙創”與共贏:高職院校推動鄉村振興的策略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3):55-62.
[8] 王朝霞,張慶瑞.林業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研究:以河南林業職業學院為例[J].河南農業,2019(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