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潔
摘 要:游戲自古就被用作為教育兒童的重要手段,我國兒童游戲早在史前就已經出現,只是初期形式簡單、原始,常夾雜與生產、生活和宗教活動中。我國古代許多著名教育家的思想中也提出了“活動教育”、“樂學”、“樂教”等思想,這表明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已初步認識到游戲對兒童發展的意義。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劉焱等指出游戲是兒童的良師,游戲有利于幼兒的智力、道德和身心的發展。
關鍵詞:安吉游戲;游戲活動;幼兒發展
游戲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學習生存的第一步。它是一種基于物質需求滿足之上的,在一種特定時間、空間范圍內遵循某種特定規則的,追求精神需求滿足的社會行為方式。
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認識和活動需要的情緒表現,是積極探索事物體的認識傾向。興趣的作用顯而易見,而興趣的執行需要一定的載體,而游戲就是最好的載體。
一 安吉游戲
游戲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又翻譯為play, pastime, play game, sport, spore, games, gamest, hopscotch, toy。合理適度的游戲允許人類在模擬環境下挑戰和克服障礙,可以幫助人類開發智力、鍛煉思維和反應能力、訓練技能、培養規則意識等。
什么是安吉游戲?直觀地講,安吉游戲就是在戶外的以運動為特征的綜合性游戲。華愛華表示“游戲的本質是一樣的而安吉游戲更加自然,更加原生態,在其他幼兒園每個老師手里總有一根繩子拴著孩子,或長或短,或松或緊,而安吉的老師卻把繩子放了。”安吉幼兒園利用其地域特點,在天然條件下生長,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滿是詩情畫意,木材草藤,黃土泥沙是他們天然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安吉游戲“以自由的游戲點亮孩子的生命”更多的是一種自發性的游戲,孩子在游戲中賦予了自主權,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安吉游戲所傳揚的理念“游戲就是學習”是安吉幼兒園成功的重要指向標。“安吉游戲”將真游戲還給兒童,相信幼兒園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環境中,在與世界、同伴的有意義的交往和活動中,形成自己的見解、想法和規劃,從而達到自身最大的潛能。
歷經18年扎扎實實的反思性實踐,“安吉游戲”走完了無游戲、假游戲直至真游戲的全部歷程,最終完成了“把游戲權利還給幼兒”的深刻游戲革命。
作為中國幼教改革的一面旗幟,“安吉游戲”在浙江、云南、貴州、內蒙古等多個省及自治區全面推廣,引領國內幼教變革新局面并逐漸走向世界。
“安吉游戲”帶來的變革始終基于“相信兒童,給兒童掌控自己的學習權利”的原則。“安吉游戲”的創始人程雪琴在一次專訪中提到:“以前我們認為我們作為老師的角色就是傳遞知識,現在我們清楚卻是了解兒童。安吉幼兒園的課程來源于每日生活,包含幼兒游戲的需求、問題和游戲中出現的沖突。教師不介入游戲,只觀察,安吉幼兒園的教師要求做到閉上嘴巴、管住手、睜大眼睛、豎起耳朵”。
德國著名的幼兒運動學專家雷納德教授考察安吉游戲后曾說過
“安吉的幼兒園是我見過最美好的幼兒園,每個孩子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游戲,我非常感動。”“安吉游戲”之所以能得到國內外的認可,是源于大家已認識到游戲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價值。
二 游戲的特點
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游戲,而游戲又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幼兒園里無論是教學還是其他活動,基本都是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完成的,因此通過豐富游戲的內容,尤為顯得意義非凡。
游戲的趣味性強,通過游戲引導幼兒能活躍氣氛,舒緩幼兒繃緊的神經,讓他們忘記靦腆、羞澀,在不知不覺玩的過程中參與到學習中來,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的需求。游戲大大區別于其他的說教或者填鴨式教學,它能帶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極大的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熱情。
大齡兒童或者成人可以被動接受知識,但由于幼兒愛玩,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因此采用跟大齡兒童或者成人一樣的方式向幼兒輸送知識幾乎不可能,古人有云因材施教,此處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也不得不因人施教,實踐證明游戲是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幼兒在參加游戲活動是發自內心的,是完全主動自愿的,是符合其天性的,他們會選擇自己興趣相符的游戲,無需教師刻意去安排、督促,他們自己充當各種角色,也不需要教師將知識點翻來覆去的強調。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天性得到盡情的釋放,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教師只要提供一個適宜的場地,通過游戲適當的引導,幼兒就能在里面積極的思考,盡情發揮想象,主動去探索世界。
三 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游戲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結合幼兒的天性將游戲與教育巧妙的結合起來也顯得非常有必要。幼兒往往聽不進大道理,但是對于新鮮游戲卻很感興趣。大人苦口婆心的說教對幼兒常常非但難以產生作用,時間長了還會讓幼兒產生逆反心理。通過游戲有針對性的將教育內容寄于游戲中,既能讓幼兒不知不覺中接受知識,又能讓幼兒在成長中擁有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是讓幼兒接受教育最好的課堂。通過參與多種多樣的游戲能讓幼兒的身體得到鍛煉、體質增強、又能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的發展,同時也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幼兒通過參與游戲也逐步形成學習的內在動力,能讓他們在日后成長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的習慣。
縱觀中外幼兒園的教學,其課程設計都緊密貼合幼兒愛玩的天性,主要通過游戲來引導幼兒教學。游戲為教師和幼兒的自主選擇提供了空間,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放飛思想,天馬行空,讓思維在想象與現實之間自由馳騁。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與師生一起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玩耍、探索,幼兒與同伴一起制定一些游戲規則,幼兒在與同伴一起玩耍時自己學會處理矛盾糾紛、互相幫助、一起分享,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語言能力、交際能力、溝通能力、協同合作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同時幼兒一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集體意識也逐步形成,讓他們對生活也更加充滿熱情,這些將為幼兒成長過程中健康人格的塑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人往往會通過找人傾訴,更激烈的會通過發脾氣等方式來宣泄心中的不良情趣,但幼兒卻不能通過這些方式來發泄心中的情緒。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一些要求不能得到滿足而形成沮喪、暴躁等種種不良情緒,如果不能對這些不良情緒進行及時疏導,將極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幼兒通過參與游戲,能為其不良情緒的宣泄找到一條有效通道。同時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活動過程中也能消除幼兒日常生活中緊張、膽怯等不良心態。游戲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更少的受負面情緒的影響,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使他們在面對挫折時具有更好的心里素質,而這一切將使他們終生受益。
種種跡象證明,游戲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意義非同凡響,對于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和培養,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教師應把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實際上現在大部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也是以游戲作為基本活動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創新,將游戲融入到幼兒教學活動中并貼近生活,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兒童審美心理發展與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指導手冊. 教育科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