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翊文
摘 要:兒童美術教育對于兒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從美術教育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現實社會中傳統美術教育出現的問題,并依據教學經驗針對現存問題提出了教師的多種形式授課方式的結合來進行兒童美術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一個得要途徑,同時也賦予了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創造能力的機會。因此,科學地組織好幼兒的美術活動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組織好幼兒美術活動中的繪畫教學呢?3-6歲的孩子一般都喜歡涂涂畫畫,可奇怪的是常聽有些幼兒園教師說,班上有些孩子對繪畫不感興趣,不喜歡畫畫,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使幼兒喜歡畫畫呢?下面談談我在繪畫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手工活動和繪畫活動相結合,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這里所說的手工活動包括泥工、紙工活動。愛玩泥、撕紙是孩子的天性。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美工活動,不像單純繪畫活動那樣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自然為幼兒所喜愛。幼兒在捏泥撕紙或折紙、粘貼的活動中所獲得的對物體的感知,有助于他們在繪畫時表現此物體,例如:為了讓幼兒感知,理解對稱,我們先讓幼兒玩染紙。通過折疊,印染等一系列活動,幼兒感知了對稱,在繪畫時,他們對畫對稱物絲毫不覺得困難。
(二)欣賞美的事物,積累豐富的表象,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春天,帶孩子去郊游,看綠茵茵的大草坪,美麗的桃花、杏花;夏天,帶孩子玩水、戲水、觀賞荷花,觀賞人的各種動態;秋天帶孩子們去拾落葉,欣賞斑斕的樹葉和彩色的樹林;冬天我們滾雪球,堆雪人,欣賞銀色世界的魅力。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欣賞以及幼兒自身的活動,幼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此外,經過整理歸類的舊掛歷也是很好的欣賞材料。如山水系列、建筑系列、人物系列、家具系列、動物系列、花卉系列、世界名畫等。有時,自然界的內容也成為豐富的創作源泉。如孩子們創作的"海底世界",是根據欣賞過的建筑畫系列,自然界里的小魚和花草加上自己的想象組合而成的。瞧,藍色的水底有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樓,一條美人魚在水中游來游去,一根根水草在樓頂上搖曳……畫面生動,富有情趣。
(三)精心設計每一次活動方案,讓幼兒在自覺參與繪畫的狀態中掌握技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繪畫學習的原則,我們在繪畫活動前,精心設計活動方案,讓幼兒通過在玩中觀察,在情境中培養感情,激發興趣,活動中思維想象,達到主動地創造表現。例如:幼兒畫短豎線,多數老師會讓幼兒畫草來練習。我們也選擇畫草,但不是讓幼兒臨摹而是設計了"請可愛的小動物來吃草"這樣一個繪畫活動。我們先組織孩子們到草地上玩,引導幼兒感受小草的茂密柔軟,觀察草的外形、色彩,即在玩中觀察,然后根據幼兒喜愛小動物的特點,在活動室內設置情景,出示木偶小兔、小羊、小牛等動物,通過表演向幼兒提出一系列要求,激發幼兒繪畫的愿望,即情景中培養感情,激發興趣。接著,教師緊密圍繞情景表演中的要求,進一步提出啟發幼兒活躍思維,大膽想象的問題,如:"小朋友知道小草是什么顏色,長的什么樣子么?"或者提供線索"誰的草地大,草長的多,誰的草地會吸引來許多小動物"教師既要面向全體,對一些繪畫基礎較好的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要強求所有孩子都畫同樣的內容,幼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自然地進入了主動創造表現的過程。
(四)尊重幼兒,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在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安全,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孩子們以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與思考,教師要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和必要的指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如有一次畫"春游圖"有個孩子畫了一幅小魚在水中游的畫。我沒有批評、指責、而是肯定了這幅畫,想的真好,小魚也在春游,河里的水波似乎也很快樂。孩子們聽了,也都仔細欣賞起來,而且在以后畫畫時都能開動腦筋,積極探索。
(五)在作品評價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成功感在整個繪畫活動中,教師隨時觀察幼兒情緒,傾聽其繪畫時的語言,并記錄其思維閃光點,隨時對積極思維的幼兒給予鼓勵,并激勵所有幼兒積極思維想象,使幼兒在愉快充滿自信心的情景中進行繪畫創作。此外,每一次活動結束時,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這樣做,本身就是對幼兒創作的肯定。而在對具體的作品進行評價時,要從構思是否新穎、獨特,想象是否大膽、奇妙、特別,內容是否具有童真稚趣,落筆是否大膽,色彩搭配是否有美感,畫面是否豐滿等方面去評價,要使幼兒在充滿自信的繪畫活動中成為活動的主體。
參考文獻:
[1](英)赫伯·里得著,呂廷和譯,《通過藝術的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2]孔起英著,《兒童園美術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朱家雄著,《兒童園課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4]張桂木主編,《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