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推進城市文化建設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來越強,能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已成為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和民生福社的重要指標。地方高校集聚了大量的人才資源,是城市的文化高地和人才搖籃,如果地方政府能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人才,高效整合城市與高校資源,對于城市建設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地方高校;大連;文化強市;建設途徑
1、建設文化強市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文化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她決定著一個城市的格局、氣質與力量。大連,正處在新時代新一輪城市建設時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是大連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十二五”期間,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藝術創作、群眾文化等得到了全面提升,文化影響力顯著增長,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展望“十三五”,大連市將繼續做強城市文化品牌,以為民惠民為宗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2、大連文化強市建設的相關目標
中共大連市委、大連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8月提出了關于大力推進城市文化建設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城市文化建設的相關建設目標,具體內容包括:
(1)顯著提高市民文化素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推進,市民知榮辱、講正氣、做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更加昂揚;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入,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2)建設更具品位的城市文化。品質立市戰略深入推進,城市文化與城市建設、城市環境協調發展,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發展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卓有成效。
(3)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水準。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市建設成果,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全面發展。
(4)基本建成文化人才的高地。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領軍人物、專業人才、基層文化骨干隊伍建設卓有成效,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機制更加科學,成為東北地區文化英才薈萃的人才高地。
3、地方高校與大連文化強市建設的關系
3.1地方高校魅力與所在城市魅力同屬一張名片
一所高校與一座城市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經過初步調查,對高校部分入學新生進行調查發現,往往學生在報考志愿之時,或者是為自己心儀的高校而來,或者是為這所高校所在的城市而來,對城市本身的向往與對自己心儀的高校的向往所占比例相當。這就意味著高校的發展與城市文化魅力的發展是彼此成就的。高校知名度本身即為文化強市建設的指標之一。而大連恰恰因為她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城市風景,具備了獨特的城市魅力。
3.2地方高校建設與文化強市建設的共建與雙贏
就知識文化而言 , 高校是教育和科研單位 , 擁有大量知識和人才,具初步調查,多數畢業生對高校所在的城市的就業傾向都是比較大的,據調查,大連高校多成學生以畢業留在本城市工作為就業目標,為此高校人才培養與城市建設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3.3地方高校助力大連文化強市建設的途徑
3.3.1提升地方高校自身魅力為文化強市建設增加亮點
對于一個高校而言,知名度以及自身魅力的提升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它是一個全面的發展和要求。當然,如果按照自身發展規律而言,每個高校也在不停地努力提升自己。但是如果有了政府的號召與支持,就會像一個受到了鼓勵的孩子一樣,她的努力程度往往超過那些得不到鼓勵的孩子,更大的潛力會被激發出來。
3.3.2提升高校校園文明以及改善高校校園環境直接提升城市周邊市民文化修養
通常而言,高校周邊往往聚集著密集住宅區,因此高校自然可以為周邊城市居民的文化修養等方面的提升做出最直接的貢獻。高校應著力在校園文化、校園景觀、學生自身形象與素質等方面進行提升。這在潛移默化中,自然達到了影響周邊市民文化修養的作用和效果。
3.3.3 地方高校為文化強市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文化強市建設是城市更高層次的發展需要,它離不開大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地方高校依托地方資源而建,符合地方發展所需,而學子們在高校所在城市生活,必然形成了對該城市的熱愛,高校學生也往往愿意在自己高校所在的城市安家立業。 他們可以積極地為地方政府及其部門排憂解難,提供決策依據,為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3.4地方高??蔀槲幕瘡娛薪ㄔO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地方高校作為文化服務機構,擁有較多的文化資源,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公共文化服務和公共文化體制建設咨詢、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高校內均有龐大的圖書館資源,以及體育館等場館,均可通過雙方合作,制定使用方案,充分發揮其對周邊群眾公共文化水平提高的作用。
3.3.5加強學科體系建設根據市場需要調整專業,為城市文化建設服務
隨著網絡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諸多領域需要與網絡的對接,帶來了網絡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大連地區,對于軟件行業等所需人才逐年上升,因此高校也可針對此情況在高校內進行專業調整與新專業的申報工作,使學科體系更加科學合理,進而能更加有針對性地為提升文化強市建設水平提供高端專業人才。
綜上而言,高校的發展能夠為城市發展提供一流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為城市培養建設者和高素質的市民,向城市輸送先進的觀念,為提高城市競爭力提供智力支持、技術支撐和知識貢獻。大學文化中的科學精神、人文傳統、創新意識、高雅的娛樂方式等都能對外界社會產生重大的輻射和影響,為城市文化建設做出獨特貢獻。如果地方政府能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人才,高效整合城市與高校資源,對于文化強市建設目標的快速實現終究具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雷兵.張勛宗,地方高等教育對文化強市起支撐作用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8).
[2]王恩清.發揮地方文化優勢參與唐山文化強市建設[J].改革與開放,2011(9).
[3]汪娜.地方高校在文化強市建設戰略中的功能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4(5).
作者簡介:
盧春紅,1979年1月出生,女,滿族、遼寧丹東鳳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
本文系大連市社科聯2018年課題項目《地方高校助力大連文化強市建設途徑研究》(編號2018dlsky25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