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
本文從創新和創新教育的概念入手,結合高職教育的目的,從國際形勢、國家發展戰略以及高職教學改革與高職學生就業后職業生涯幾個方面闡述了在高職教育階段開展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創新是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者常人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并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礎上實施更加全面的素質教育。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備某種職業能力的高技能專門人才。這些人才是國家建設和生產必不可缺的生力軍。他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家發展、科技進步、世界競爭、經濟領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所以在高職教育階段開展創新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在高職教育階段開展創新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求
現今時代各行各業實現了難以想象的飛速發展。面對這樣的現狀不進行創新,迎頭趕上,國家就會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如今的中東敘利亞等國家的現狀和局勢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要想使國家在世界中立于不敗之地,走在時代的前列就必須要進行各種創新,創新在科技、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教育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創新教育是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創新教育使我們的畢業生具備一定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掌握一定的創新方法,更好的服務社會,為國家趕超時代做出他們應有的貢獻。
二、在高職教育階段開展創新教育是提高我國競爭力的需要
在飛速發展的當代,國家競爭力在各行業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重要。國家核心競爭力主要由獨有的創新能力以及實現創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人才素質和制度等。國際競爭力從根本上說是科技的競爭,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科技做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戰略,我國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也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些目標的實現都依賴于人才的能力才能實現。高職教育擔負國家一個階段的人才培養任務,要讓這部分人才走向社會能夠擔負起建設國家的重任,就必須在培養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教育和培訓,創新教育是能力培養中的極為重要的環節。所以為了提高我們國家在世界之林中的競爭力在高職教育階段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
三、在高職教育階段開展創新教育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國國際競爭力比較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原因之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這主要是創新人才的緊缺,尤其是人才的培養的投入有很大的缺口。面對我國現狀,在高職教育階段響應國家政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必須進行教育改革,創新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教學改革手段,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門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目的。
首先要確立創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教育中以傳授知識為唯一目標的的觀念。把教育觀念由傳授知識到傳授學習能力的觀念轉變。讓學生由學習知識向學習學習能力進行轉變。讓每個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發展,使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基點的基礎上可以獲取新知識的方法,并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判斷進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其次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由傳授---接受的傳統教育模式向傳授---能力形成模式進行轉變。傳統教育模式下限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揮。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校可以建立創新教育制度,改變管得過死、過寬的弊端,給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一定的自主權;采用可以充分調動各成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機制增強學校的自主創新活力;通過教育模式的改革來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除此以外要從創新教育的方法、過程、手段等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創新教育讓他們成為具有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合格的高職畢業生。這樣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才能得心應手,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四、在高職教育階段開展創新教育是學生就業以后的職業生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
我國高職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高職學生人數增加很快,學生的就業以及就業以后的發展就更為廣大師生所重視和關注。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技能的專門人才,創新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前途,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一個人的事業前景,沒有足夠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就業后的職業生涯中也不會有很好的發展甚至有被淘汰的可能。只有在高職教育階段充分開展創新教育,讓畢業學生具備頑強的創新意識和精神,同時掌握有效的創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在就業后的職業生涯中會適應職業崗位,取得優異的成績,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前途。
總之,不論是從高職教育的目的出發,還是從國際形式到國家發展戰略再到教學改革各方面來說,在高職教育階段開展創新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必須進行創新教育。(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