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悅?楊柏宏
文學作品是一個國家社會和文化的縮影,其中在中日的兒童文學作品中,相同的動物形象也存在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探究這種差異有助于了解國家的社會文化,從而避免在交往中產生沖突。
一、引言
在各個國家的兒童文學中,有的動物形象基本相似,如羊總代表著溫順,蛇總代表著陰險狠毒。但也有很多動物形象在不同國家是不同的,本文主要分析比較狐貍、烏鴉和豬這幾種動物在中國和日本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分別擔任著怎樣的角色。
二、狡猾的狐貍VS財富的象征
在中國的兒童文學中,狐貍往往有著陰險狡猾的丑惡嘴臉,例如在童話《狐貍和小鳥》里,狐貍用花言巧語騙到了小鳥口中的食物;寓言《狐假虎威》中的狐貍倚仗著老虎的勢力欺壓和恐嚇其他動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近的作品《狐貍打獵人》當中,狐貍假扮成傳說中恐怖的狼,差點把年輕獵人嚇得送了命,最后被經驗豐富的老獵人打死。小讀者們會為老獵人的機智拍手叫好,因為狐貍的反面形象已經根植于他們心中。
而在新美南吉的日本童話《小狐貍買手套》中,活潑天真小狐貍在買手套的過程中,親眼見證了人類的善良,打破了狐貍媽媽對人類的偏見。在宮澤賢治的童話《過雪地》中,小狐貍們為了消除人類對狐貍的壞印象,請人類兄妹到狐貍學校參加燈會,人類和狐貍相處得十分融洽。除此之外,狐貍還被日本人視為稻荷神,掌管著谷物豐收,隨著工商業的發展,稻荷神也被工商業敬奉,被視作財富的象征。
三、不吉利的烏鴉VS神鳥
在中國,傳說中烏鴉原本是最美麗的鳥,但因為目中無人和虛榮受到了懲罰,變得全身漆黑;在古代神話《后羿射日》當中,由于承載著太陽的烏鴉不遵守輪流飛行的規則,導致天空中同時出現十個太陽,花草樹木皆枯死。由此,烏鴉漆黑丑陋的外表和危害人間的的形象被確立,也被人們視為“不祥之兆”。
與中國對烏鴉的普遍認識不同,日本對烏鴉的印象是聰明、有靈性的。日本童話家加古里子筆下的《烏鴉面包店》中的烏鴉一家便是團結勤勞的正面形象代表。在日本還有一些地區將烏鴉奉為神靈,烏鴉還曾是日本足球代表的象征,八咫烏作為吉祥物被印在日本足球協會的會徽和日本隊的球衣上,可見烏鴉在日本人心中的較高地位。
四、懶散的豬VS勇猛的豬
在中國,一提起豬,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的形象。文學作品中最經典的豬的形象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當中的豬八戒,書中的豬八戒貪吃、懶惰又愚笨 ,“豬”也經常被用作罵人的話,用來形容蠢笨、懶惰、不講衛生的人。在寓言《豬和牛的下場》里,被獵人拾到的豬好吃懶做因此落得被殺的下場。
而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豬”是野豬的意思,“豚”才代表我們熟悉的家豬。由于日本地域狹小,野豬和狗熊是日本為數不多的兇猛的動物,因此野豬代表著勇敢和剛強,受日本人崇拜。在現代社會,野豬依舊被日本人所喜愛,在日本各地經常會看到專門供奉野豬的“豬名神社”,在給孩子取名字時也喜歡使用“豬”字,希望孩子能夠英勇向前。在松谷美代子的名作《龍子太郎》中,龍子太郎跋山涉水尋找受到懲罰變成了龍的媽媽,太郎騎的坐騎便是野豬。在宮崎駿的經典之作《幽靈公主》中,野豬是驍勇善戰的山神,是保護森林的大英雄。
五、中日兒童文學中動物形象的共性差異
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中日文化存在著許多共性,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日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試圖用簡短的篇幅來傳遞給一種人生哲理,借助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傳遞是非善惡的理念,從以簡潔的故事反映社會,揭露人性。因此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塑造動物形象時往往具有強烈的教育傾向和批判傾向。
日本自古以來有萬物有靈的信念,因此動物形象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很常見。但與中國單純的象征社會人物不同,日本的動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他們所敬愛的自然。所以在日本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動物形象往往是善良美好的,這表達出作家希望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
六、結語
通過上述對中日兒童文學作品當中動物形象的比較,我們發現了中日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國與國之間應當注意這種差異的存在,充分了解對方的文化,避免在交流中產生沖突。(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2019年度大連民族大學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中日兒童兒童文學作品中動物形象的比較研究”(項目編號: 20191202601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