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
高職院校的治理文化一直是一個復雜而寬泛的話題,它屬于高校治理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作為治理中的特殊領域,它在內涵及建構路徑上與正式制度既存在一定相似性又存在巨大差異性。本文將從概念、主體、手段、對象及目標等方面對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的內涵進行詳細闡述。同時對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的建設路徑進行擴展分析。
治理一直是院校研究亙古不變的熱門話題,而關于高職院校治理研究也日漸趨于完善,研究結果不斷增多。但長期的高職院校治理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于正式制度方面,如治理環境、治理主體、治理結構、治理功能等。然而重視制度的完善是否就代表了高校已經實現“善治”?其實不然,高職院校的治理研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領域,即非正式制度安排。它對于高職院校的治理起到巨大的作用,擁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而研究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核心,既是對治理文化的研究。
一、高職院校治理文化內涵的闡釋
(一)什么是高職院校智力文化
高職院校治理文化是院校在治理過程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價值體系、戰略規劃、組織形象、制度影響、行為規范、風俗習慣方面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的綜合體。治理文化是治理的特殊領域,對于院校治理過程中的決策、資源分配、利益協調等相關方面構成的無形的影響。
(二)高職院校文化治理的主體
治理文化主體具有多元化特征,這是由治理主體是多元化決定的。從外部關系看,治理主體包括學校、政府、行業企業三個方面,存在三個維度的文化特征。從學校內部關系看,內部治理又可以分為行政、學術、學生三個主體,形成了職業院校的內部治理文化生態體系。總的來說,學校、政府、行業企業都可以成為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的主體,最主要的主體當然是學校,但只有學校一個有限的主體是不能夠讓學校實現有序化的。在治理過程中,必然還會出現很多主體,對學校主體起到輔助、承接的作用,如行政、學術、學生都可以作為治理文化的內部主體,各個二級學院也可以作為主體存在,民間的社團組織和個人在特定的治理環境和過程中也能作為主體出現,治理文化主體具有多樣性。
(三)高職院校文化治理的手段
治理手段具有多元性和工具性特征,其作用主要發生在治理過程中的互動關系中,體現為治理文化結構中各個子系統之間以及子系統內部通過耦合關系而傳導出的功能性。價值觀的引導,戰略的布局,制度文化的影響,民俗風氣都可以成為治理手段。從程度上看,“嚴治”與“寬治”是手段;從形式上看,“德治”“法治”和“人治”還可以成為治理文化的手段。
(四)高職院校文化治理的對象
治理對象涉及范圍更廣泛,學校治理過程中的所有要素都可以作為治理文化影響的對象,這樣定義對治理對象的特征是很難把握的。可以把治理對象歸結到人身上,因為治理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都會有人的因素,歸根結底,治理最終的對象就是人,通過對人的分類能較清晰的對治理對象進行分析。
(五)高職院校文化治理的目標
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的主要目標有二元化的趨勢,一種是以和諧發展為導向的,追求學校發展過程中的和諧統一,這在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目標中占大多數。二是以追求績效為導向的,主要是受企業績效制度影響,導致治理文化有較深的標準化管理的痕跡,治理文化為效率服務。在對部分院校進行治理研究中發現,院校治理與目標績效之間往往不能形成顯著的線性關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學校治理文化的導向,治理文化目標是以和諧發展而非以效率為目標的,往往不能形成顯著線性關系,其在績效方面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而是長期性的。
二、探索現代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的建構路徑
(一)培育現代高職院校治理的共同愿景
高職院校的治理文化是為了使不同的利益主體能夠擁有共同的價值維度,同時參與到治理中,實現相互作用。而落實這一目標的前提是治理體系中異質性主體能夠培養出協同共治的共同愿景。在異質性主體之間培養共同愿景需要滿足兩方面要求,首先,主體之間要形成利益契合,其次,主體之間的合作及相互作用擁有道德約束。而利益契合及利益均衡也是高職院校治理中利益主體實現技術本位、人本位、社會本位價值導向的共同愿景的基本及重要策略。
(二)探索契合價值目標的治理模式
在構建高職院校治理文化時,為形成價值觀契合的治理模式,應以“堅持傳承經典技術、不斷創新技能、培育優秀的職業人、促進經濟民生發展”為治理模式的構建導向。而其模式構建可分為以下幾個層面:1.治理目標:在滿足技術發展的需求的同時,重視人民與社會的需求。2.治理過程:重視技術的倫理性,遵循個體的不同發展方向,尊重個體的自我選擇,為經濟社會的進步而服務。3.治理結構:為實現多元利益主體的協同共治,需不斷豐富治理的行動路徑。例如,為明確多元主體的身份認知,可以不斷調整規章制度使其達到圓滿狀態;為增加主體之間的協作通道,可以增添互動平臺,建設多種對話機制;為實現主體的互利共贏,可以對資源進行整合治理。
(三)實現真善美的治理制度
在治理文化中談制度,主要是研究制度影響力,但從建設角度看,終究還是會回歸到制度建設的問題上,需要回答學校要建立什么樣的制度的問題。各個學校都不會缺乏制度,但制度是否發揮了應該發揮的作用,制度是不是我們治理需要的制度,需要我們認真的研究。在治理過程中我們要實現和諧"善治",在制定制度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制度的"真善美",考慮權威性、正確性、重要性、合理性和利益性在制度里的統一。高職院校要制定好的制度,一是應該是真實的,能夠如實反映學校發展規律和特征;二是人性化的,符合學校治理需求和治理對象訴求;三是追求美好的,是以建立良好和諧的秩序為出發點的。
三、結語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治理正處于制度體系建設的關鍵階段,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的構建在高校治理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隨著高職院校治理文化內涵的不斷變化,其構建模式也會發生改變。當下,高職院校智力文化的構建應以培養治理的共同愿景為核心,塑造符合集體利益的治理模式,建設真善美的治理制度,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治理文化的培育及構建。(作者單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建設優質(卓越)高職院校視閾下的下高職院校內部治理體系重構與提升路徑研究 ”(2017SJB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