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的制備及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鄧成浩 汪進前 李朝利 蓋燕芳



摘 要:利用溶膠-凝膠法制備了納米TiO2溶膠,接著用硅烷偶聯劑KH-570對其進行表面改性,降低納米TiO2的團聚效應,制備出可與丙烯酸酯單體聚合的改性納米TiO2溶膠。然后以過硫酸鉀為引發劑,在一定溫度下,采用核殼乳液聚合法,制備出改性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研究了鹽酸、硅烷偶聯劑的用量對納米TiO2溶膠粒徑的影響,以及乳化劑、引發劑與改性納米TiO2溶膠用量對復合乳液粒徑及凝膠率的影響。采用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儀、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等測試手段對制備的復合乳液進行表征。結果表明:通過該方法成功制備出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且當引發劑、乳化劑和改性TiO2溶膠的用量分別占單體總質量的0.5%、4%、1.5%時乳液性能最好。
關鍵詞:TiO2溶膠;乳液聚合;粒徑;納米TiO2/丙烯酸酯乳液;凝膠率
中圖分類號:TS1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265X(2019)05-0001-05
Abstract:The nano-TiO2sol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and then surface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 KH-570 to reduce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nano-TiO2. The modified nano-TIO2 sol which can be polymerized with acrylate monomer was prepared. Then modified nano-TiO2/acrylate composite emulsion was prepared with core-shel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the initiator at certain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of the dosage of hydrochloric acid and silane coupling agent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nano-TiO2 sol we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osage of emulsifier, initiator and modified nano-TiO2 solvent on the particle size and gel fraction of the composite emulsion were also studied. The prepared composite emuls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ometer, X-ray diffractometer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no-TiO2/acrylate composite emulsion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When the dosage of initiator, emulsifier and modified TiO2 sol accounted for 0.5%, 4% and 1.5% of the total mass of the monomer respectively, the emulsion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Key words:TiO2 so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nano-TiO2/acrylate emulsion; gelation rate
聚丙烯酸酯類乳液作為一種水性乳液,由于其生產工藝簡單、環保、成膜后光澤度高以及機械強度高等優點在建筑涂料、皮革涂飾、紡織、醫用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納米TiO2是一種白色無毒的氧化物,其氧化能力強,具有較好的抗菌、自清潔以及抗紫外等效果,并且化學性質穩定,在織物后整理方面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1]。將無機納米TiO2與丙烯酸酯乳液有機結合起來制備的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能很好的綜合兩者優異的性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鮑艷等[2]通過物理共混法將中空TiO2微球引入到聚丙烯酸酯薄膜中,考察了中空TiO2微球的空心粒徑及用量對復合薄膜光反射性、導熱系數及力學性能的影響。鄭順姬等[3]采用硅烷偶聯劑對納米TiO2粉體進行改性,與丙烯酸酯單體進行乳液聚合,合成出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通過對單體轉化率和粒徑的測試,優化了最佳的反應溫度,以及引發劑、乳化劑和納米TiO2的用量。張紹原等[4]采用硅烷偶聯劑對納米TiO2進行表面處理,通過原位聚合制備納米TiO2/硅丙復合乳液。但是由于納米TiO2表面能極大、表面活性高、極性極強,將其直接添加到有機材料中容易團聚,影響有機材料的性能。因此,必須對納米TiO2進行表面改性,降低其表面能,減少團聚,改善其在有機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結合力。
本文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TiO2溶膠,采用硅烷偶聯劑對其進行表面接枝改性,由于采用傳統TiO2粉末進行改性,需要反復超聲,攪拌分散,得到改性的TiO2粉體懸浮液,并且改性效果不好,而本方法直接將制備TiO2粉末的TiO2溶膠進行改性,方法簡單,得到的TiO2分散效果好。然后通過核殼乳液聚合法,制備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并探究了引發劑、乳化劑以及改性納米TiO2的用量對復合乳液凝膠率和粒徑的影響。
1 實 驗
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試劑:鈦酸丁酯(TBOT,分析純,阿拉丁試劑有限公司),硅烷偶聯劑(KH-570,工業級,杭州米克化工儀器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分析純,天津永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鈉、過硫酸鉀(分析純,阿拉丁試劑有限公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無水乙醇,碳酸氫鈉(NaHCO3),一次性輸液器。
儀器:D90-2F型電動攪拌調速器(杭州儀表電機廠);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杭州惠創儀器設備有限公司);C-5L-ARE旋轉蒸發儀(上海舍巖儀器有限公司);KQ-250E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Nicolet iS50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賽默飛);Zetasizer Nano S納米粒度及分子量分析儀(英國馬爾文公司);JEM-2100透射式電子顯微鏡(日本JEOL公司)。
1.2 改性納米TiO2溶膠的制備
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改性納米TiO2溶膠。首先,稱取17 g左右鈦酸四丁酯和8 g無水乙醇加入燒杯中攪拌均勻,作為反應前驅體。在裝有攪拌轉子的25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5 g去離子水、8 g無水乙醇和一定量的鹽酸作為介質溶液。在30 ℃攪拌的條件下,將上述的反應前驅體緩慢滴加到錐形瓶內介質溶液中,在1 h左右滴加完成,繼續攪拌30 min。升溫至80 ℃后,加入一定量的KH-570,繼續攪拌,反應2 h,最后將得到的溶液置于旋轉蒸發儀上旋轉蒸發后得到改性納米TiO2溶膠。
1.3 丙烯酸酯復合乳液的制備
預乳化過程:稱取5 g BA、15 g MMA、0.5 mL AA、以及一定量的SDS、OP-10和少量的NaHCO3、改性納米TiO2于燒杯中,高速攪拌且超聲分散約15 min,制備殼層預乳液。
乳液聚合過程:將30 mL去離子水、15 g BA、5g MMA和剩余的乳化劑OP-10以及SDS加入到裝有攪拌器、溫度計和冷凝管的四口燒瓶中,恒溫水浴中高速攪拌乳化20 min,升溫至75 ℃開始通過一次性輸液管滴加引發劑溶液(一定量的引發劑KPS溶于5 mL水),30 min內滴完;通過恒壓漏斗滴加殼層預乳液,1.5 h內滴完,保溫反應1.5 h左右后,冷卻至室溫用200目尼龍網過濾,即得到略帶藍光的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
1.4 測試與分析
1.4.1 紅外光譜測試
將適量KH-570改性的TiO2溶膠無水乙醇加入試管中,充分振蕩,置于離心機中高速離心旋轉15 min后,除去上層清液,置于鼓風干燥箱中于45 ℃充分干燥后,采用KBr壓片法制樣。將樣品置于紅外光譜儀上測試,波數為400~4 000 cm-1,分辨率為4 cm-1。
1.4.2 X射線衍射測試
取少量TiO2溶膠,將其置于干燥箱中于一定溫度下干燥至恒重,將其置于研缽中充分研磨,采用粉末壓片法制樣,采用X射線儀對其進行測試(Cu鈀,Kα=1.540 6 nm,電壓和電流分別為36 kV和30 mA,衍射角2θ為20°~80°),測試制得的TiO2的晶型結構。
1.4.3 粒徑測試
將改性TiO2溶膠與制得的復合乳液稀釋到1%左右,用超聲波對其處理10~15 min,取少量超聲后的稀釋溶液加入石英比色皿中。將制備好的樣品放在激光納米粒度儀上進行測試。
1.4.4 透射式電子顯微鏡
將改性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用去離子水稀釋約1 000倍,用質量分數約3%磷鎢酸對其染色,在紅外燈下制樣,選用碳支撐膜,在透射電鏡下觀察乳液粒子的微觀形態。
1.4.5 凝膠率
乳液聚合完成后,關閉攪拌器及加熱裝置,待其冷卻后,用200目尼龍網過濾乳液,將錐形瓶內壁、攪拌槳上的凝聚物小心收集,清洗干凈后置于干燥箱中充分干燥至恒重。凝膠率Cr按式(1)計算:
Cr/%=M0M1×100(1)
式中:M0為干燥至恒重后凝膠和濾渣的總質量,g;M1為單體的總質量,g。
2 結果與討論
2.1 紅外光譜分析
圖1為改性納米TiO2溶膠的紅外光譜圖。由圖1可以看出,經過改性的TiO2在1 750 cm-1處出現了羥基的特征吸收峰,在2 800~3 000 cm-1出現了—CH—的吸收峰,在1 459 cm-1和1 433 cm-1分別出現了—CH2和—CH3的特征吸收峰,在900~1 000 cm-1出現了Si—O—Ti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這些特征峰均能證明KH-570成功接枝到納米TiO2的表面[5]。
圖2為改性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的紅外光譜圖。納米TiO2與丙烯酸酯單體的聚合原理如下:KH-570上的烷氧基在一定溫度下水解成羥基,與TiO2表面上的羥基發生縮合反應,這樣就將有機鏈段和CC不飽和雙鍵引入到了納米TiO2表面;在引發劑過硫酸鉀的引發下,納米TiO2表面上的CC雙鍵可以參與丙烯酸酯單體的自由基聚合反應,納米TiO2與聚丙烯酸酯之間就形成了共價鍵的連接。由圖2可以看出1 165 cm-1、1 730 cm-1、2 961 cm-1、2 880 cm-1分別出現了C—O、CO、—CH2和—CH3的特征吸收峰,并且在500~800 cm-1出現了屬于Ti—O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這表明改性的納米TiO2參與了丙烯酸酯單體的聚合,成功制備出了改性納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
2.2 X射線衍射光譜分析
圖3為KH-570改性的納米TiO2的XRD譜圖。由于鈦酸丁酯水解生成無定形的TiO2,加酸后會把無定形的TiO2溶解成極細小的TiO2納米微晶,分散在溶液中的微晶再生長成銳鈦礦納米晶。由圖3可以看出改性的納米TiO2譜圖在2θ為25.3°處出現了最大峰值,表明制備出來的TiO2在銳鈦礦型晶體相面上出現了擇優取向,并且隨著鹽酸用量的增加TiO2的晶型結構沒有轉變,仍為銳鈦礦型晶型,但其衍射峰更突出,證明其晶化程度更高[6]。
2.3 改性納米TiO2粒徑分布
表1為鹽酸用量對KH-570改性納米TiO2粒徑的影響。鹽酸作為pH調節劑,可以抑制鈦酸丁酯水解反應的速率,對納米TiO2的粒徑有很大的影響。由表1中可看出改性納米TiO2的粒徑隨鹽酸用量的增加呈現先減小后迅速增大的趨勢。n(HCl)/n(TBOT)為0.525時,改性納米TiO2的粒徑最小,為18.3 nm。可能是由于鹽酸用量少時,體系呈電負性,不利于在形成的Ti(OH)4表面對Ti4+的吸附,體系中TiO2的前驅體Ti(OH)2+2、Ti(OH)+3與Ti(OH)4共存,利于KH-570對TiO2(二氧化鈦)表面進行接枝改性。而且鹽酸用量少水解速度過快,溶液中有機溶劑還來不及包覆在形成的膠體表面,不能有效抑制膠體進一步長大,形成的TiO2容易快速團聚,因此粒徑偏大。當鹽酸用量增加時,體系的電負性減弱,不利于KH-570在TiO2表面的接枝改性,并且水解反應變慢膠體分散均勻,因此粒徑隨之變小。而當鹽酸用量進一步增大時,TiO2表面開始呈現出電正性,KH-570對納米TiO2的表面改性效果變好,粒徑迅速增大。
表2為KH-570用量對改性納米TiO2粒徑的影響。可以看出隨著KH-570用量的增加,TiO2溶膠的粒徑呈現出減小趨勢。當n(KH-570)/n(TBOT)為0.165時,改性納米TiO2粒徑最小為20.6 nm。因為KH-570水解生成的硅羥基與TiO2上的羥基發生縮合發應,從而達到對TiO2的表面改性,降低其表面活性能,表面羥基數減少,使得顆粒間氫鍵作用減弱,團聚效應降低,因此粒徑變小。但當KH-570過多時,接枝到TiO2表面上的硅羥基增加,從而導致粒徑相應增加。
2.4 復合乳液凝膠率和粒徑
圖4所示為引發劑用量對復合乳液凝膠率和粒徑的影響。引發劑受熱分解產生活性自由基,引發單體聚合反應的進行,其微量的變化都會對聚合反應產生很大影響。由圖4可以看到隨著引發劑KPS用量的增加,凝膠率與粒徑均先減小后增加,總粒徑分布在123.8~136.5 nm之間。KPS用量為0.5%時,凝膠率和粒徑均最低,分別為4.67%和106.3 nm。當引發劑用量為0.3%時,體系中總的自由基含量偏低,乳膠粒子反應不充分,此時乳液中單體殘留量大,形成的聚合物乳膠粒子的數量少,乳膠粒粒徑會比較大,粒子碰撞幾率增加,凝膠率較大[7]。而當引發劑用量為0.7%時,用量偏大,體系中自由基濃度增加,造成反應體系中瞬時顆粒過于集中,引起集聚[8]。而且粒子總數增多、總表面積增加造成單位表面積上吸附的乳化劑量減少,微凝膠分子間交聯反應趨勢增大,體系處于不穩定狀態,乳膠粒子間靜電斥力減弱,界面張力增加,此時粒子會再次凝聚粒徑變大[9]。此外KPS過多時,反應速率加快,釋放出來的熱量使得局部瞬時溫度增加,粒子運動加劇,導致穩定性下降,粒徑增加,凝膠率上升。因此引發劑的量太少或者過大都會造成復合乳液凝膠率增加,粒徑變大。
圖5為乳化劑SDS/OP-10的用量(保持SDS與OP-10的質量比為2/1)對乳液凝膠率和粒徑的影響。由圖5可知,隨著乳化劑SDS和OP-10總用量的增加,粒徑一直呈現減小趨勢,而凝膠率會先減小后增加。當乳化劑用量占單體總質量4%時,凝膠率和粒徑最小,分別為4.67%和87.7 nm。這是因為SDS和OP-10作為乳化劑可以將丙烯酸酯單體和KH-570改性TiO2溶膠包覆于其中,降低其表面張力,使得乳膠粒子處于穩定分散的狀態。乳化劑量較少時,不能完全覆蓋乳膠粒的表面,造成部分膠束不穩定,此時乳膠粒之間很容易團聚,形成大的乳膠粒子,乳液粒徑增大,聚合時容易形成凝膠。隨著乳化劑用量增加,乳化充分,乳膠粒子處于穩定分散的狀態,平均粒徑變小,反應穩定,凝膠率下降。但當乳化劑用量過多時,形成總乳膠粒子表面積過大,造成單位面積上乳化劑不足,反應過程中容易形成過多的泡沫,操作困難,形成凝塊,乳液不均勻,乳液性能反而下降。
圖6為KH-570改性納米TiO2用量對復合乳液粒徑和凝膠率的影響。由圖6可知乳液粒徑和凝膠率均隨著改性納米TiO2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這是由于改性納米TiO2用量的增加也會導致乳化劑不能完全包覆乳膠粒子,粒子之間團聚效應增加,粒徑變大。并且改性納米TiO2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乳膠粒子之間聚合,影響復合乳液聚合穩定性,造成粒徑增大、凝膠增多。因此,綜合考慮KH-570改性納米TiO2的用量不宜超過2%。
2.5 乳液粒子的透射電鏡
圖7為改性納米TiO2/丙烯酸酯乳液的透射電鏡照片。由圖7可以看出復合乳液乳膠粒子呈現出核殼結構,且分散狀態好,但其核殼層分界不明顯,內層深色部分為納米TiO2,表面淺色部分為丙烯酸酯聚合物[10]。經對比可以看出復合乳液的粒徑介于120~160 nm,與粒徑測試的結果相同。
3 結 論
a)當n(HCl)/n(TBOT)為0.525時,n(KH-570)/n(TBOT)為0.165時,制備的納米TiO2溶膠粒徑最小。
b)當引發劑、乳化劑和改性納米TiO2溶膠的用量分別占單體總質量0.5%、4%、1.5%時制備的復合乳液粒徑最小,凝膠率最低,并且具有核殼結構。
參考文獻:
[1] 秦國峰.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6.
[2] 鮑艷,康巧玲.中空TiO2微球的制備及其對聚丙烯酸酯薄膜保溫性能的影響[J].無機材料學報,2017,32(6):581-586.
[3] 鄭順姬,徐佳賽.納米二氧化鈦/丙烯酸酯復合乳液的合成研究[J].印染助劑,2017,34(1):20-22.
[4] 張紹原,潘崢,潘金炎,等.納米TiO2原位聚合硅丙復合乳液的制備[J].涂料工業,2012,42(4):21-25.
[5] 羅新建,張春燕,姜澤光,等.有機硅/納米TiO2改性丙烯酸酯乳膠涂料的研究[J].涂料工業,2017,47(3):26-30.
[6] 王旭,程俊華,陳嘉興.溶膠-凝膠法制備TiO2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37(3):72-74.
[7] 葉超賢.聚丙烯酸酯/納米二氧化鈦復合乳液的原位制備及結構與性能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4.
[8] 李學雷,陳均志,曹鶴,等.新型酯溶性可降解港寶化學片的研制[J].中國皮革,2010,39(21):38-40.
[9] 李紅強,葉超賢,蔡阿滿,等.納米二氧化鈦/丙烯酸酯復合乳液的制備及反應穩定性研究[J].應用化工,2011,40(1):55-57.
[10] 周威,傅和青,顏財彬,等.改性納米SiO2/聚氨酯-含氟丙烯酸酯無皂乳液合成及其膠膜性能表征[J].化工學報,2013,64(6):2291-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