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張飛霞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清平幼兒園
民間游戲具有形式多樣、局限性小、趣味性強、準備材料少等特點,十分適合被開發利用于幼兒園的活動中。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對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與態度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發展和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幼兒園倡導游戲教育,在玩中學,學中玩。能否將民間游戲應用到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中,從而更好地發揮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呢?這是筆者一直在思考并實踐的一個問題。
一直以來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老師的作用”的教育理念限制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特別是在數學教育活動中,很多教師被禁錮在了必須讓幼兒學會“1、2、3……”、“1+1=2”、“正方形是正方形、長方形是長方形”等知識的牢籠中,忽略了數學本身只是一個讓幼兒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工具。民間游戲來源于生活,流傳于民間,它由人創造、由人傳承、由人改進、由人發展,人是民間游戲的主體。民間游戲這種“以人為本”的精神,是數學教育活動所需的。“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是正確的教育理念。將民間游戲“以人為本”的精神應用于數學教育的理念中,將有助于教師轉變思想,嘗試探索“以幼兒為本”的教育形式,開發“以幼兒為本”的教育內容。
幼兒數學教育的形式分為兩種: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和滲透的數學教育活動。筆者在這里主要探究在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通常都為集體教學活動。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會采用“導入知識點、梳理知識點、幼兒操作探究、鞏固知識點”的形式。民間游戲靈活多變、操作簡單,很容易與這種數學教育形式結合起來。
如:在認識“10以內的數概念”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應用“拍手”這一游戲導入,歌謠內容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一些修改即可。再如中班開展認識“6”的數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運用民間歌謠的形式帶領幼兒學唱,導入活動內容。歌謠內容為:你拍一,我拍一,1像鉛筆直又直;你拍二,我拍二,2像小鴨水中游;你拍三,我拍三,3像耳朵聽聲音;你拍四,我拍四,4像紅旗迎風飄;你拍五,我拍五,5像秤鉤能稱菜;你拍六,我拍六,6像口哨能吹響……,在玩民間游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導入了數字6。
民間游戲融入數學教育活動中,也可在鞏固環節加以運用。如:在認識空間方位上、下、左、右、前、后的活動中,教師可以用民間游戲“反口令”帶領幼兒鞏固。由于在學習過程中,已經認識和了解了空間方位,因此這個游戲開展起來會很容易。具體玩法:教師說“上拍拍”,幼兒做“下拍拍”,教師說“左拍拍”,幼兒做“右拍拍”。(教師說口令時,語速快慢結合,更加有利于調動幼兒興趣。)如此玩幾局游戲,幼兒就可以在輕松快樂的游戲氛圍中鞏固認識方位。
幼兒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一般有以下幾點要求:具有啟蒙性、生活性、可探索性、系統性。在應用民間游戲的過程中,也必須遵循這幾點要求,接下來,筆者根據實踐經驗,舉三個例子來說明。
七巧板游戲能夠很好地體現數學教育內容的啟蒙性和生活性。七巧板拼圖是民間益智游戲,可以應用于認識平面圖形的活動中。幼兒在擺弄七巧板的活動中感知平面圖形的特點,通過拼圖,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并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設計活動時,教師不能以拼出某完整圖案為目標,而應該以感知圖形、感知空間觀念為目標。在幼兒拼圖時,可以引導幼兒根據實際生活經驗來拼,讓幼兒知道圖形與生活息息相關。
五子棋游戲能夠很好地體現數學教育內容的可探索性,比如五子棋與排序活動相結合,雖然只有黑白兩色棋子,但規律卻可以百變,即使是最簡單的ABAB、AABB、ABBB、ABBA規律,也可以將幼兒的探索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充分應用起來。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會有所疑問,有所發現,從而進一步去操作、探究,直到解決問題。
跳房子游戲能夠很好地體現數學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教師對幼兒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應遵循數學知識的邏輯和幼兒學習的邏輯順序,體現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前后聯系的特點。跳房子從1跳到10,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單腳跳單數、雙腳跳雙數,與單雙數知識點前后對應,幼兒不會混淆,不易遺忘。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愉快地感知單雙數的,并且掌握這個知識點。
民間游戲有很多,教師將其改編一下,運用到數學學習中,能更好地調動幼兒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游戲“蘿卜蹲”改成“單數蹲、雙數蹲”,可以鞏固單雙數知識點;將“老狼老狼幾點了”與鐘表教具相結合,可以鞏固知識點認識時鐘、學習整點和半點;將“排排坐,吃果果”應用到梳理知識點環節里,可以引導幼兒學習簡單排序;將“找朋友”與數字卡相結合,可以引導幼兒了解相鄰數等等,民間游戲的種類繁多,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與思考,經過自己的改編后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對幼兒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民間游戲內容生動,形式多樣,具有拓展性、教育性、趣味性,將數學教育與民間游戲有機結合,能夠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和玩兩不誤。教師在選擇民間游戲時,建議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民間游戲往往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蘊含數學知識的民間游戲,既利于調動幼兒學數學的興趣,又利于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數學經驗。
民間游戲“十二老狼跟人走”,玩法:幼兒邊走邊念“一鼠、二牛、三虎、四兔、五猴、六雞、七鴨、八蛇、九龍、十狗、十一豬、十二老狼追人走”。當念到歌謠的最后一個字“走”時幼兒都四散跑開,領頭人再去追。玩這個民間游戲時,孩子們唱的童謠就蘊含了數數的知識,幼兒在游戲中邊玩邊念,了解數的排列順序,學習了相應的數學知識。
心理學家皮亞杰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客體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發展的。”創設適宜的學數學游戲情境可以使幼兒的學習動機在“情”與“境”的互相作用過程中得到強化,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教育內容簡單化,有利于幼兒的吸收與學習。
游戲“藏一藏、找一找”中,為了能讓幼兒學習到空間方位知識,我設計了“森林小屋”的游戲情境。森林小屋外面有樹林、山洞、草叢;小屋里有桌子、椅子、小床、柜子等,這些都是幼兒可以躲藏的地方。游戲時,
教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兒回答:“老雞老雞我不告訴你。”
教師:“找呀找,找呀找,終于找到你(找到幼兒時說的話)。”
幼兒:“小雞小雞在……(躲在哪里就說出相應的位置)。”
幼兒在這個游戲中進行了“玩”“躲”“說”,學會了區分不同的空間方位。
有意識地賦予民間游戲一定的數學知識,并通過民間游戲的形式進行數學教學,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前面說到的跳房子游戲,教師把房子畫成5格,引導幼兒按順序跳房子,邊跳邊念數。
總之,民間游戲做為幼兒游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小到一次數學教育活動,大到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民間游戲都有可以應用到的地方。寓教于樂,使得幼兒愛玩的天性得到解放,在游戲中全面發展。只要教師精心篩選,一定可以讓民間游戲更好地得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