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共同擁有智慧、仁愛、勇敢、公正、克己和超越自我6大類美德,具體包括創造性、興趣、開放、愛學習、智慧、勇氣等24種積極力量。學校作為學生學習、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場所,更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創設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安全開放的心理環境,使每一個學生的積極力量能在學校環境中得到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得以充分舒展。如何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建構學校心育生態圈,讓師生的生命之花幸福綻放?南京市伯樂中學做出了有效的示范。
積極心理學理論倡導創設積極的機構(學校、社區、家庭等),因為積極機構可以促進積極特質的發展和體現,進而促進積極主觀體驗的產生。南京市伯樂中學秉承“養智達賢”的辦學理念,踐行“識才適性、各以類進”的教育思想,建構積極的學校心育環境。在“智賢文化”的浸潤下,校園處處煥發青春的活力,洋溢著向上向美的生命氣息。在這里,師生呈現積極的生命樣態;在這里,人人都有展現自己的舞臺,都有潛能和特長;在這里,師生的生命得到了幸福潤澤。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須面向學校全體學生,全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不斷認識自我,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惑、人際關系困惑等,不斷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南京市伯樂中學的心育活動基于以上要求,做到了以生為本、豐富多彩、美美與共:一是注重發展性心育活動的推進,在全區公辦初中率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由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授課,每個班級每兩周開設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二是注重預防性心育活動的推進。在班級營造積極的心理文化氛圍,張貼心育小報,定期召開班級氣象員專題研討,利用“伯樂新父母學堂”聯合家長的力量實行家校共育。三是注重矯治性心育活動的推進。學校建立了危機干預機制,開放學校心育中心,安排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值班,學生如有學習或人際交往困惑,都會主動走進心育中心尋求幫助。學校積極開展發展性和預防性心育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幸福感;開展矯治性心育活動,優化學生的學習心理環境。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學校心育注重師生幸福感的獲得。學校心育中心成為“南京市學校示范心理咨詢室”,凸顯了精細化、多元化、優質化、精品化,承辦多次市、區級心育教研活動。學校心育教師特色鮮明,王瑞紅老師是南京市陶老師工作站資深志愿者,周宇學老師是全區公辦初中學校引進的第一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為學校開展心育活動提供了條件。學校還創新了工作機制,成立西部心育聯盟共同體,讓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的作用向共同體學校輻射,帶動了共同體學校的心育均衡發展。學校心育工作全面推進,在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中,心育皆處處有滲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對學校心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南京市伯樂中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先人一步,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心育濡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