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利,一年級男生,身體健康,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成績一般;情緒起伏大,對同學有攻擊性行為;兩只眼睛經常會不由自主地眨動,并伴有皺眉等動作。
小利的眨眼是父母最緊張的焦點,他們覺得這樣在公眾面前的形象不好,會被同學笑話,同時擔心頻繁眨眼對視力發育有影響。去兒童醫院檢查,醫生說小利是輕度抽動癥,可能和緊張有關,暫時無須用藥,建議先進行心理輔導,觀察三個月后再去復查。
小利被父母帶來心理輔導室,他低著頭,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眼睛旁的肌肉確實不停抽動,有時還會特別用力地眨幾下。和他的交流比較順暢,他清楚地表達了發生攻擊性行為是因為同學嘲笑自己,心里很生氣就打了過去,如果不是別人先惹他,他不會主動打人。
小利的父母都是公司職員,平時經常爭吵,面對孩子的問題更是急躁,經常朝孩子發火,并指責對方沒有管教好孩子。小利被父母教訓后特別緊張,經常抹眼淚。在引導小利父母回憶小利成長經歷的時候,發現他們對小利特別寶貝且望子成龍,有高要求和高期待。看到別的孩子在幼兒園時能誦讀國學經典,也讓小利在家每天讀書半小時,要求特別嚴格,每天都要因為讀書問題吼上幾聲,親子關系緊張。
小利父母遇到矛盾的時候,總是采用爭吵和打罵的方式解決,這對小利產生了不良影響。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小利負面情緒堆積,在被同學嘲笑后,將攻擊性行為作為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利的眨眼問題看似是生理問題,其實呈現出的是心理的緊張和焦慮,由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引發,小利的父母應是咨詢的主體。
我和小利及父母建立了基本的信任關系,在咨詢過程中耐心傾聽、積極關注,共情他們的問題,允許他們合理宣泄不良情緒,使他們感受到理解、尊重和溫暖,激發愿意改變的動力,為下一步咨詢做好準備。
我指導小利父母學會覺察和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緒,有情緒的時候要先處理情緒,可以用隔離的方式讓自己冷靜后再和愛人或孩子耐心交流。同時要學會多看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我請小利父母現場寫出孩子的20個優點,他們思考了20分鐘才寫出5個,在我的引導下又經過了半小時才寫出孩子的10個優點。由此可見,他們平時關注的都是孩子的缺點和問題,這也是孩子敏感的根源。寫出小利的優點后,我請父母大聲朗讀,他們讀著讀著就流淚了,說特別后悔總是批評孩子的缺點,看不到他的優點,特別心疼孩子。我建議小利父母調整教育模式,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耐心、真誠地好好說話;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躁,要把它當作成長的機會和孩子一起探討錯誤的原因,并陪伴孩子尋找解決的辦法;孩子有了進步,父母要及時給予真誠的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在身邊,父母在為自己加油。
另一方面,小利的父母沒有看到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盲目跟風,把自己的高要求和高期待強加給孩子。我向他們介紹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指導他們學會因材施教,及時調整不合理的教育信念,營造輕松的成長環境。
小利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我告訴他在被別人嘲笑后,可以嚴肅地告訴對方自己很生氣,請他不要這樣說;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說說學校的經歷,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表達。
小利父母的求助意愿比較強烈,在咨詢的過程中也非常配合,每周一次的咨詢都如約而至。三個月內一共進行了8次咨詢,其中對小利父母5次、小利3次。每一次咨詢結束的時候我都布置家庭作業,并要求他們在下一次咨詢開始的時候先說說這一周的變化,及時予以強化鼓勵。完整的咨詢周期結束后,小利和父母都有了明顯的變化。
小利眨眼的次數明顯減少,這給了父母很大的信心和鼓勵。最后一次交談中,我注意到小利交流時能注視我的眼睛,也有眼神的互動,眼睛抽動次數明顯減少。
同時,小利的在校表現也有了進步,上課專注力提升,攻擊性行為減少,能和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得到了班主任的表揚。
小利的家庭氛圍變好了,父母之間因為有共同的目標而增加了溝通和交流,不再打罵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選擇積極暫停。他們還經常把孩子的優點記錄下來,張貼在客廳里并大聲朗讀,幫助小利樹立自信,家里多了很多歡聲笑語。
許多看似孩子的問題,其實更多的是家長的問題呈現,孩子只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孩子問題的咨詢主體應該包括家長,家長改變一小步,孩子進步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