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黃堽鎮朱莊村種植戶朱來景的鮮切花大棚種植基地,記者看到,綠葉叢中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紅色、白色、黃色、粉色,花農們將一枝芍藥從植株上切下,一般保留二三十厘米的枝條,這樣方便制作花籃、花束、花環。切下芍藥只是制作鮮切花的第一步,隨后還要進行分揀、清洗、包裝、冷藏、運輸等多個環節,環環相扣。
朱來景告訴記者,切花,通常是指從植物體上剪切下來的花朵、花枝、葉片等的總稱。它們為插花的素材,也被稱為花材,用于插花或制作花束、花籃、花圈等花卉裝飾。“一般來說,芍藥鮮切花進入冷庫后,保鮮期可達5個月,從冷庫里取出的鮮切花,插入有水的花瓶中,半個小時可盛開。”
“這批鮮切花將出口到美國和澳大利亞。”朱來景說,出口切花質量要求高、檢驗檢疫程序嚴格,無活蟲、無蟲卵、無土是最基本的要求,工人要對其進行沖洗、修剪、殺菌等。
“今年,芍藥鮮切花價格有所上漲,就批發價來說,500枝以上每枝2.5元,千枝以上每枝2.4元,萬枝以上每枝2.3元。”朱來景介紹,“芍藥的零售價一般在3.98元/枝、4.98元/枝、5.98元/枝。”而去年同一時期,芍藥鮮切花批發價為1.5~1.8元/枝。
談及鮮切花銷量好的原因,與牡丹芍藥打了10多年交道的朱來景表示,一是因為菏澤牡丹芍藥種植歷史悠久,為打造品牌奠定了基礎;二是當地政府一開始就把牡丹芍藥定位為產業,從品種研發、種植到深加工、銷售形成了全方位的產業鏈,從而促進了切花產業的持續發展。
記者了解到,朱莊村以花為媒,順利打開國內外市場,該村從初始的入藥、觀賞、賣苗,迅速成長為集干花、鮮切花、花茶于一體的專業種植村。目前全村共種植了300畝芍藥,畝產值可達3萬元以上,年產芍藥鮮切花200萬余枝,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并出口歐美鮮切花市場。
摘自《農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