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祥威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立德樹人文化載體建設體現著一所高職院校的辦學能力,體現著培養“德技雙馨”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求;文化載體影響著學校的美譽度和品牌力,是學校發展的內部重要促進力量,是立校之魂。把文化載體建設納入“三全育人”工程,不斷完善機制,必將推動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
長期以來,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立德樹人文化載體建設,全面貫徹“三全育人”理念,積極開展各類活動,成效明顯。在文化載體建設過程中,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進行探索創新,打造了“機電文化”的特色模式。在此基礎上,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先后獲得廣西文明單位、廣西和諧學校、廣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園、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優秀獎等多項榮譽。立德樹人文化載體的建設,增強了學校軟實力,推動了學校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圍繞學校“機”和“電”的辦學特色及辦學優勢,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和運行機制,打造校園文化品牌,營造“工匠精神”教育氛圍,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文化熏陶,培育高素質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舉辦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圍繞學校辦學特色與理念舉辦科技文化藝術節,設置涵蓋傳統文化傳承、藝術設計、職業技能比拼等數十個賽項,作為給學生提供技藝交流、才華展示和能力提升的綜合平臺,培養大學生勇于創新、勇于實踐的品質,展現他們開拓奮進的精神面貌。
舉辦“多彩機電”藝術展。藝術展活動面向全校征集作品,包括設計、美術、書法、攝影、影視、首飾、手繪、模型、VR等多種類型,經過專業評選后在校園內進行集中展示宣傳。將“多彩機電”藝術展打造為弘揚創新創造精神、展示藝術教育成果、提升職業技藝能力的平臺。
舉辦“金鉆”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金鉆文化,源于“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與學校校訓“自強弘毅、知行合一”和“工匠精神”等核心文化一脈相承。舉辦此項活動,與學校“技術自強、技術自尊、技術創業、技術人生”辦學主張相吻合。活動每年舉辦一屆,主要評選范圍為一年來在全校各教師團隊、各班級、各專業、各團體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如在國際級、國家級、自治區級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重大榮譽,在各類綜合素質拓展活動中獲得重要獎項等。以此激發師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舉辦“星火杯”工作過程知識比賽。學生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高職專業教學標準》,并充分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各類資源,對所在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和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開展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調研,最后按照既定格式形成研究成果并進行展示和現場答辯。通過比賽,幫助更多大學生建立合理的崗位認知,科學合理的規劃大學生活。
設立青年志愿服務學校,踐行“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的宗旨,強化培訓體系,定期舉辦培訓班,將志愿服務活動專業化,以“哪里需要,我們就在哪里”為志愿口號,走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五彩之路”。
紅色愛心之路。通過樹立特色品牌、搭建參與平臺、創新長效機制,將實施學青年志愿者服務常態化項目與文明創建、思想道德建設等各項工作相結合,融匯于大學生教育全過程,讓踐行雷鋒精神、追求崇高價值真正融入生活、深入人心。通過開展敬老院系列活動、社區“育愛工坊”系列活動、“愛心衣加衣”志愿活動、無償獻血活動、“希望花蕾”支教活動等活動,打造紅色愛心之路。
橙色扶貧之路。組織廣大青年特別是建檔立卡戶學生,圍繞精準扶貧工作,以志愿服務方式為貧困地區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責任感,提高社會對扶貧工作及志愿服務的關注度和參與。通過開展“青春核動力”核桃管護、“與第一書記同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創客集市”扶貧項目推廣與產品銷售活動、扶貧日志愿服務系列活動等活動,打造橙色扶貧之路。
藍色技術之路。以電子科技協會、移動通信科技協會、計算機協會、機械創新協會等學生社團為載體,把掌握的科學技術利用到活動中。建設一批“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基地”,充分發揮大學生人才優勢,大力開展便民惠民服務,把“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基地”與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不斷滿足居民多種多樣的服務需求。通過開展家電義務維修活動、手機義務維修活動、計算機義務維修活動、車輛義務維修活動等活動,打造藍色技術之路。
綠色環保之路。號召廣大學生學習環保知識,身體力行,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帶頭美化和保護環境。通過開展“美麗廣西·青年在行動”義務植樹活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宣傳活動、環保教育活動、“保衛母親河”邕江環境整治宣傳與實踐活動等活動,打造綠色環保之路。
紫色創新之路。在志愿者活動開展中,加強平臺建設,開展多種多樣且與時俱進的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強化建章立制、樹立規矩意識。通過開展“青年志愿者學院”培訓活動、大型活動志愿者系列活動、“凈網工程”網絡志愿者活動等活動,打造紫色創新之路。
以“實踐性”為核心,搭建社團的實踐平臺,深化社團實踐育人功能,打造金鉆文化品牌社團。
以專業技能型社團為載體,強化匠人精神培育。為加強學術科技類社團指導,由學校各系專業團隊分別擔任相應的業務指導單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研活動和舉辦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強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如新視攝影協會、數學建模協會、電子科技協會、建筑工程協會、移動通訊科技協會、新時代焊接協會、計算機協會、人力資源協會、智能制造協會、英語愛好者協會、網絡與信息技術協會、商貿與管理協會等社團就由相應的系部專業團隊進行業務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
以傳統文化類社團為載體,強化傳統文化傳承。以翰跡書畫協會、武術協會、相思湖茶藝社、民族樂器社等社團為依托,通過開展培訓、展演、競賽、展覽、論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品牌,增強大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和深切體會,從而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以文化藝術類社團為載體,強化學校美育發展。積極發揮大學生藝術團、美術愛好者協會、音樂協會、民族樂器社、吉他愛好者協會等文化藝術類社團的作用,充分利用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培育學生人文素養與審美素養,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推動美育發展,不斷優化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