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平 吳利華 黃 毅
(吉首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989年,國家開始啟動了內地高校支援新疆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協作計劃(簡稱“協作計劃”),隨著“協作計劃”的實施,部分地方高校作為新疆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協作高校,越來越多的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來到地方高校求學深造,協作的地方高校的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逐年增加,其中維吾爾族學生居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高校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難度。對于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上,面臨著各種挑戰。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民族政策,做好地方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項重要工作。
由于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等本身差異性,在內地高校生活學習中存在一定的排他心理。通過調查發現,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對于本民族的認同意識以及自我群體認同意識非常強,經常性的本民族抱成小團體,很少與其他民族同學溝通交流,長期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主動學習缺失。一方面,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夠,外加部分教師存在求穩怕亂的思想,重物質上的幫扶,而弱化了精神引領,助長了學生一切所得“理所應當”的依賴思想。另一方面,教師本身知識儲備欠缺。部分教師對于學生對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極端主義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不夠。再一方面,工作開展缺乏針對性,關于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問題、溝通交流單一、少部分宗教意識淡薄等缺少有效的針對性措施。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節的學習。
語言障礙是導致新疆籍學生學習問題的直接原因,但“特殊照顧”政策是導致新疆籍學生學習問題存在的重要因素。針對以上情況,隨機選取大二50名新疆籍學生期末考試均有3門課及以上考試不及格學生。調查發現;重視考試,考試不通過的4人,占8%;較重視,考試不通過的6人,占12%;無所謂,考試不通過的40人,占80%。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重視考試、較重視考試而導致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8%、12%,這可歸因語言障礙外因導致的考試不及格。而考試無所謂導致考試不及格的占比高達80%,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些考試無所謂的根源主要來自于學校的“特殊照顧”政策,促使他們形成一旦到了畢業時間,學校會給予“特殊照顧”、“特殊政策”畢業的懶惰錯誤思想,長期以往,外加錯誤思想屆屆相傳,直接導致了大面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針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問題,隨機選取100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調查??脊珓諉T68人,占68%;事業單位20人,占20%;考研究生6人,占6%;企業5人,占5%;自主創業1人,占1%。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選擇的是公務員、事業單位為自己的就業目標,選擇自主創業的僅1人。在進一步的訪談中了解到,學生選擇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原因并不是熱愛,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也不知道還能去哪些行業就業,在他們就業選擇選項中就只有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幾類選項,表明就業渠道、就業信息的獲得極為單一,導致就業壓力大。
始終堅持以中華民族認同教育為主線,提高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加強培養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適應能力。當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們進行持續不斷的直接接觸時,一方或雙方的原文化類型所產生的變化稱為文化適應。通過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讓各民族學生直接接觸多民族的各類文化活動,從而形成多民族學生共同參與形成的多元校園文化活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體現跨文化交流學習,從而減少降低少民族學生排他心理情況。
在“三全育人”的過程中,把“五觀”教育、“四個認同”教育要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并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及課堂教學中去,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注重意識形態的引導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樹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打造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隊伍是前提條件,也是基礎條件。地方高校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專業化、高水平教師,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與民族學生深度融合,正確解讀國家的民族政策,為民族團結、國家穩定做好堅實的思想基礎。
加強引導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與其他民族學生的語言溝通交流,增強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溝通表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和能力。首先,地方高校應當加強預科階段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力度,有針對性的引導培養其文化適應的能力及興趣;其次,轉變預科教師教學觀念,并非“一年過”教學觀念,預科一年培養是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重要轉變期,大力加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再次,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格考核。引導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幫助其樹立國家責任、社會責任、學有所成建設家鄉責任感意識培養。從而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增強進取心。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學好基礎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打消“特殊照顧”的心理依賴。
加強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干部的培養,樹立典型,充分發揮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管理功能。發揮骨干干部成員在其本民族的語言、習俗等共同特點,便于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校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支少數民族事務管理的少數民族干部管理隊伍,通過各種培訓、學習、工作交流引導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支懂得處理解決民族工作的少數民族學生工作隊伍。
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努力提升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根據調查顯示,很多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導致在校期間缺乏主動就業意識、缺乏職業規劃意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倡導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不盲目跟風就業,大學期間做好學業規劃、就業職業規劃,不一味的追求公務員、事業單位。充分了解專業,了解專業適合哪些行業,進入這個行業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充分了解市場,定位所學專業在市場中的地位,以及市場對該專業的需求;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身的特點、特長、優勢及缺點。結合三個“充分”,綜合“專業、市場、自身”元素,大學期間做好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努力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整合校內外資源,積極拓展就業渠道。數據統計顯示,校園招聘會中,新疆地方企業、招收新疆籍學生崗位企業來校招聘單位數量極為有限。據于此,校方應當努力開拓就業市場,有針對性的進行就業市場開拓,“走出去,引進來”,多管齊下為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搭建就業平臺,實現新疆籍少數民族畢業生“校園簽約”的就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