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忱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715)
2015年7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文件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成為哲學社會科學優勢學科,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發展。”①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要實現領航發展,必然要以高素質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隊伍為支撐。培養高素質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隊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一方面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凝聚力;另一方面是為培養出優秀的理論研究工作者、卓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高水平的黨的思想理論宣傳工作者。
人才培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學科發展的生命線,甚至直接關系到學科的未來發展。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門人才既有一般人才培養的共性要求,又有這一學科屬性的特殊要求,根據這一原則,文章簡要分析了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門人才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關注社會現實,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鮮明品格。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形成正式聚焦于時代問題和時代矛盾,從純粹思辨的黑格爾哲學走向了立足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認為:“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②毛澤東也曾說:“什么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④只有樹立了問題意識,才能找準癥結所在,才能有效破解各種難題,取得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講話指出:“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⑤開辟當代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都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偉大實踐。培養高素質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要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在把握時代脈搏中找尋研究的生長點和創新點。培養敏銳的問題意識就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關注與思考當代中國重大現實問題中涵養問題意識,防止閉門造車和孤芳自賞。
2005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在《關于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文件中,明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要求“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⑥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的首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⑦理想指引著人生方向,信念決定著事業的成敗。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必須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擔負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歷史使命。
馬克思具有偉大的人格,早在中學時代,就樹立了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志向。馬克思的一生胸懷理想,曾長時間遭受生活重壓,顛沛流離,貧病交加,甚至最后成為無國籍人士,都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奮斗。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者,要學習馬克思的偉大人格精神,胸懷天下、關心人民大眾,樹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學習研究過程中正視各種思潮的影響,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并解決好問題,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堅守研究定力,保持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好其精神實質和精髓要義。全面系統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所應具備的看家本領。
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首先就是要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入理解其內容,要認認真真讀原著,實實在在悟原理,不斷總結提煉其思想價值。其次,要認知學習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內容,在思想史的發展脈絡中,把握思想的走向和價值取向,在學習對比中提煉出有益于時代發展的思想理論。再次,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涉及到人類社會、人類思想、自然界等各個領域,內涵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各個方面,應把這個宏大的知識體系了然于胸,才能在現實困境找準理論的支撐點。
要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方法論。恩格斯深刻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⑧《共產黨宣言》發表至今,已有170年的歷史,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來說仍然是完全正確的。時代和境況已經發生變化,學習馬克思主義,關鍵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群眾觀、階級觀、發展觀、矛盾觀,應解新時期中國所面臨的新問題。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以中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為導向,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思考,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廣闊舞臺,把深奧的理論大眾化,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用到實際問題中,這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肩負的重要使命。
列寧曾強調:“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實的確切事實,而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一定要立足社會實踐,創造性發展理論。不能妄想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能夠為今天的全部問題提供全部現成的答案。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一定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導向,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時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創造性發展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 注 釋 ]
①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教社科[2015]2號).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2:289.
③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6:839.
④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5:14.
⑤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8,5:27.
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14).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11:332.
⑦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2,11:10.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8:664.
⑨列寧專題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1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