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歡
(長春建筑學院,吉林 長春 130607)
網絡文化環境對人的影響日益加深,深刻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表現為海量網絡文化內容影響學生判斷力,網絡文化多樣性稀釋了教育者的權威性,娛樂化信息蘊含的不良內容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積極影響表現為豐富教育內容,促進教育方式改進,拓展了教育載體。本文在分析網絡文化環境影響基礎上,提出了在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現實路徑。
所謂網絡文化,是指網絡上的具有網絡社會特征的文化活動及文化產品,是以網絡物質的創造發展為基礎的網絡精神創造。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環境發展和成長的一代人,網絡文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在不斷地以多種形態滲透到整個社會文化環境之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高校思想政治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亦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網絡文化環境的影響更是十分復雜。網絡文化構成因素復雜,既有優秀的精華思想,又有糟粕與其相伴相生,因此,如何正確對待網絡文化是我們不得不慎重研究的問題,必須要辯證對待網絡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分清利弊才能趨利避害。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當代大學生,網絡文化對其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不易察覺但是影響深遠的。因而必須要認真研究網絡文化的影響,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引導作用。
1.海量的網絡文化內容影響了學生的判斷力
網絡信息技術為網絡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人們上網提供了諸多便利的平臺,例如,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人們擁有著全天候隨時隨地進行網絡信息傳播的平臺與機會,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條件已不再是互聯網時代的難題。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制作信息和發布信息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便捷的傳播方式,成熟的信息制作模式,帶動了網絡文化內容量的劇增。但必須要清醒地意識到,網絡文化內容劇增并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而是利弊共存的。一些心術不正的傳播者若是在網絡上刻意散布不良信息,這就會給大學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同時這些不良信息占據了優質信息的份額,增加了大學生篩選優質信息的難度,對信息的判斷也存在一定消極影響。
2.網絡文化多樣性稀釋了教育者的權威性
無論是在傳統的媒體環境中,還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聲音永遠是處于和諧的狀態,也只有一個共同的聲音來傳達信息。但在互聯網時代下,一個聲音占據麥克風的局面被打破,四面八方的聲音涌現出來,不同性質的文化因素碰撞在一起,沒有孰優孰劣,沒有高低貴賤,網絡文化多樣性的特征便逐漸形成。也正是因為不同的聲音和不同的網絡文化參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導致了教育者的權威性被稀釋。受教育者所面臨的文化和思想已不再是一人之言,而是成千上萬人各抒己見的聲音,這也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3.娛樂化信息蘊含的不良內容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
相比較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內容,娛樂化的網絡信息更加吸引人的眼球。當代大學生有著一定的自主支配時間,受到經費、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大學生在娛樂選擇方面一般會選擇使用成本低且方便快捷的娛樂休閑方式,那么上網便是首選。互聯網技術促進了自媒體平臺的發展,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信息的制作與發布過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源頭,但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發布有價值的信息和內容,網民的素質參差不齊,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發布的內容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的。無論是觀看網路視頻、網絡聊天、網絡游戲等,在進行網絡活動時,必然擺脫不開娛樂化信息的吸引,這樣的信息看似輕松有趣,但長此以往下去必然會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造成不良的影響。
1.優秀的網絡文化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授的是思想方面的知識,理論性比較強,但又必須落實到實踐上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價值。但思想政治教育不免有傳統教育的痕跡,不容易讓學生心甘情愿的接受,但網絡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內容來說,十分受大學生的關注和喜愛,教育者不妨在教育過程中融入當下優秀的網絡文化,既能夠增強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例如,教育者在講述社會正能量事跡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感染學生,增強講課的課堂渲染力,不妨可以到網絡搜索關于社會正能量事跡的相關視頻或是圖片報道等,讓學生在直觀的視頻或是圖片中學習正能量,更容易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更容易深入學生的內心。
2.網絡語言的表達方式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轉變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嚴肅的課程,必須要嚴肅對待。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較嚴肅甚至是刻板的,容易給學生造成聽課疲勞的感覺。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網絡流行語言也隨之火了起來,進入到人們的日常語言之中。例如,“不明覺厲”、“喜大普奔”、“腰間盤選手”等等網絡語言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常用語和口頭禪,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對這些網絡語言一無所知,甚至是抱著排斥的態度,就無法和學生融洽的交流,也會產生一定的交流隔閡,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進行。網絡語言極具特色的表達方式十分受大學生的喜愛,這其實也在暗示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改進傳統的呆板語言風格,而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表達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便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提高。
3.網絡文化平臺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微博、微信、網絡視頻等平臺的出現,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教育者可以隨機選擇不同的載體開展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或是微信等自媒體,發表或是轉發以傳遞正確價值觀為主題的內容,在微博或是微信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感染受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學習正確的行為準則。思想政治教育者開展教育工作時不能過于心急,否則將會導致事倍功半。需要摸索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他們大多不喜歡說教式的教育方式,而更傾向于有選擇性地學習,教育者除了課堂之上的諄諄教導,課堂之下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來傳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為學生在不經意間瀏覽信息內容時提供可選擇的學習內容。
網絡文化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網絡文化具有覆蓋面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特點。學習網絡文化的表現形式,可以啟發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創新。網絡文化之所以能夠迅速席卷整個社會,與其本身的易接受性和親民性離不開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改進自身的教育方式,走親民路線,例如可以選擇網絡授課的方式,加強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當代大學生可能看膩了一書一師一課堂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慕課或是直播教學的方式,可能更適合伴隨網絡成長的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現在網絡上,可以供學生自主選擇的網絡教育課程眾多,且形式多樣,總有一款符合學生的心意。隨時隨地觀看課程,對課程質量進行反饋,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增強了教育效果。
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網絡文化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必須要與時俱進學習相關的網絡文化知識,加強自身的網絡文化素養。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提高學習網絡文化知識的意識,矯正以往以書本為尊的傳統觀念,適時地在教育過程中加入網絡文化內容。其次,鍛煉自身的網絡運用技能,要學會利用微博、微信、視頻軟件等,不能僅僅把網絡技能的學習停留在發消息接收消息上,要開發教育的新方式,就需要掌握更深層次的網絡技能。最后,教育者在學習網絡文化知識和技能之后,最關鍵的是要能夠學以致用,掌握網絡文化的特點并能夠靈活運用網絡文化來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也要熟練掌握網絡技能,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
網絡文化環境的健康對人們的網絡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更是深刻地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文化環境的治理憑借一方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要動用全社會的力量,每個人都是網絡文化環境的監督者,每個人都應該對肅清網絡文化環境的不良因素做出自己的貢獻。從全社會角度來說,一方面需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的正能量,以優質的網絡文化驅逐劣質的網絡文化;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對劣質文化的大力打擊和治理,對待發布劣質信息的網民或是主體必須要嚴格治理,不容有私。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堅守社會道德的底線,不做有損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事情,學習優質的網絡文化內容,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網絡文化環境與人的關系日益密切,對人的影響日益深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辯證地對待網絡文化環境對人的影響,盡可能降低不良影響,最大可能地發揮網絡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利用網絡文化環境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須要把握網絡文化發展的規律,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在熟悉了解的基礎上去學習網絡文化的優秀內容,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幫助學生提高適應網絡文化環境能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