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至德小學 吳春玲
當今許多兒童開始遠離閱讀、遠離運動、遠離大自然、遠離生命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美好事物。孩子們有時間上學,卻沒有時間讀書;有時間做題,卻沒有時間做夢。他們背著自己喜愛的書包,穿梭在一個又一個的輔導班之間,書包里卻找不到自己喜愛的童書。我們拿什么來守護孩子的童年?唯有閱讀。
世界各國人均閱讀量排名,你猜中國排第幾?曾經看過一則報道:中國每人年均讀書4.66本,日本每人年均40本,猶太每人年均64本。
時間都去哪兒了?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80.43分鐘;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02分鐘;人均每天讀書的時間不足15分鐘。
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了《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制定的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以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共同建設書香社會。規劃指出,少兒閱讀是全民閱讀的基礎,因此,必須將保障和促進少年兒童閱讀作為全民閱讀工作的重點,從小培育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
至德小學特別重視全民閱讀、書香校園建設工作,將校園讀書創作活動納入了學校重點工作。我們締造完美教室,設計小書吧,懸掛名人名言,展示學生習作,營造綠色、溫馨的育人環境。學校經常開展“愛國主義讀書征文講故事比賽”“圖書漂流”“暑假讀一本好書”等豐富多彩的校園讀書活動。學校也重視閱讀成果的展示,我們每年會評比“書香班級”,會評選“閱讀之星”,在教學開放周之際,會有書香班級的圖片展示,以激發更多的孩子閱讀的興趣。這學期,我校還喜摘安徽省“優秀讀書品牌活動獎”,是池州市唯一獲獎學校。
(1)圖書漂流,書香飄逸
如何引領、促進孩子們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呢?老師們一直在積極地探索實踐。學校共有4萬多冊圖書,并且還在逐年遞增。每學期開學,班主任會帶領孩子們去校圖書館借閱自己喜歡的課外讀本,班級內一個星期進行一次漂流。所有圖書目錄在班級中有張貼,學生可以事先選擇自己愛看的圖書,在圖書漂流登記表上簽好名,等到固定漂流時間再進行交換。有的老師以上好閱讀課、教給方法,重視朗讀、開展經典誦讀展演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搭建展示平臺,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有的老師以評比展示“采蜜本”、指導寫好“讀后感”、編輯閱讀小報、舉辦閱讀成果匯報會、寫“漂流日記”等來檢測學生閱讀效果。在家庭圖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圖書漂流是很好的辦法。圖書多,也可以采取圖書漂流的形式,以一本換多本來讀,這是“多贏”。
(2)班班有讀,最美共讀
我們許多老師參與全國的班班有讀閱讀模式,在閱讀導師團的引領下,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孩子們有神圣莊嚴的讀書儀式,儀式的力量有時甚至超過儀式的內容;有慢慢培養的特色小主持,學會了“大花臉、貼貼樂、魚骨圖、思維導圖、創意畫作”等深度閱讀方法,在老師的引領下進行共讀;在家,便根據老師布置的共讀任務,與爸爸媽媽進行親子共讀。讀書活動在老師、家長、孩子三者的互相幫助、團結協作下,播下閱讀的種子,盛開美麗的鮮花。
(3)師生共讀,智慧共享
圖書漂流最突出的問題是:因為學生手中的讀本不一,教師不便于統一進行閱讀指導。
于是我們老師提出了“班級共讀漂流”的新做法。這是一種“師生共讀”的閱讀模式,即教師和學生一起共讀一本書,為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設計導讀單,讀寫結合推進閱讀。怎樣漂流呢?一個年級可以作為一個漂流整體,各班級指導學生選購一本書,開啟“師生共讀”模式,完成閱讀后,集體與其他班級交換圖書,如此類推。這樣,每一位學生只需花費一本書的費用,就能夠閱讀多本書了。
課標明確要求,小學階段應達到不少于145萬字的閱讀量。課堂上,孩子有閱讀,可是量太少,這就要由課內向課外大量地拓展、補充,更需要家長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的支持與理解。
1.共育有方,花香四溢
第一招:打造空間營造氛圍
給孩子配一個書房,給他一個獨立的閱讀空間,利于營造書香氛圍。如果條件不允許,給他的臥室擺一個書柜或桌柜一體的寫字臺也是可以的。如果初期孩子對閱讀沒有什么興趣,書架上擺上一些課外必讀的新圖書,試著讓孩子按照童話類、歷史類、科技類、傳記類、懸疑類、科普類進行歸類整理,并進行圖書登記。讓他在整理書籍的過程中培養書籍親近感、培養學會科學分類和整理的成就感,置身書香之中,定會不自覺地愛上圖書。
第二招:真情陪伴互讀相長
如果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最好做出榜樣,無論平時有多忙,每天都要抽點時間讀書,既是給自己充電,也是給孩子做出榜樣。在孩子的房間里不妨多放一把椅子,經常捧書到他房間里陪他一起坐坐,當他的閱讀伙伴,用無聲的行動語言影響著孩子的閱讀習慣養成。
第三招:故事交流讓愛流動
很多老師在班級群里推薦的睡前故事非常精彩,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家長不妨經常給他講一些故事,直至養成睡前不聽故事不愿睡的習慣。等他識字了,就讓他自己看繪圖版、拼音版的故事書,然后耐心聽他講述故事,不時給予贊賞。高年級的孩子,可以讓他將閱讀的故事內容分享給長輩們傾聽,閱讀分享,讓愛流動。
第四招:投其所好 尊重需求
留心觀察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大多孩子鐘愛童話類、動物類小說,有的孩子喜歡中外科幻名著經典、偵探類故事,可滿足其需求,投其所好,不斷提供此方面書籍。帶孩子逛逛書店,讓孩子自行選擇,孩子覺得你尊重他,會很樂意挑選的。有時候家長從網上收集一些教育部門或名家推薦的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讓孩子自行選擇訂購,自己選擇的書自然會樂意閱讀。
2.整本書閱讀,適用妙招
一頁頁看一看。其實讀書就是這個樣子,一頁一頁翻著看,看完一本,再看第二本、第三本……看完千余本、萬余本,這個人就成功了。生活中大家本來都是這樣看書的,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
美妙處讀一讀。大聲朗讀有助于訓練孩子們的注意力。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朗讀,口、眼、腦相互協調,盡量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長期堅持,定能受益匪淺。有一位了不起的媽媽叫陳慶惠,韓國人,《媽媽的學校》這套書是她的大作。她兒子18歲博士畢業,女兒10歲考入大學。他們都不是神童,為什么這樣厲害?原來,他們的媽媽在兩個孩子六個月的時候,就讓他們觸摸圖畫書,每天至少給孩子讀20冊圖畫書。大家算一算,一天20冊,從六個月到三歲,兩個孩子僅僅圖畫書就聽了兩萬多冊,都快成故事大王了。孩子識字以后,也可以讓他們大聲朗讀整本書給家長聽,能讀多少就讀多少,多多益善。
關鍵處猜一猜。看電視,我們喜歡猜測下一集的內容,猜測主人公的命運。讀書也一樣,不要一口氣讀完,讀到關鍵處停下來,讓孩子猜一猜,接下來作家會怎么寫,人物還會做哪些事,故事會是怎樣的結局。其實猜對猜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與孩子之間有真實的互動,孩子與大人的思維都可以得到訓練。猜多了,孩子的創作能力自然會得到訓練,就知道自己的作文該如何寫了。
有感觸寫一寫。人要讀書,也要寫作。只讀不寫,不是真正的讀書人。邊讀邊寫,才能有大成就。不管哪個學科都需要多讀多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有很多辦法,閱讀和寫作尤其重要。讀書后要寫讀后感,用很多種方式寫。比如想象自己是作者,寫一封信給朋友,介紹這本書;以書中主人公的口吻寫幾篇日記,反映書中的主要內容;假設組織一次活動,請作者來,你作為主持人向聽眾介紹作者和他的書等,非常靈活。
漫漫書香路,諄諄教誨情。教育需有道,花開方有聲。我們期待更多的家庭參與閱讀。期待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我們期盼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書香像空氣一樣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