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雷,陳國平,祝鑫海,陳小烽,夏燕飛
(浙江醫院 1.胸外科;2.麻醉科,浙江 杭州 310013)
機體各重要臟器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退。老年胸部外傷患者病情復雜多變,救治難度增大[1]。本文對36例80歲以上老年胸外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結合相關文獻探討高齡老年胸外傷的臨床特點及救治原則。
1.1 一般資料 浙江醫院胸外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共收治80歲以上老年胸外傷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72.22%),女10例(27.78%);年齡80~92歲,平均84.88±3.70歲。致傷原因:摔傷22例,交通意外9例,高處墜落3例,銳器傷1例,打傷1例。傷情程度:開放性損傷2例,閉合性損傷34例。按簡明損傷等級標準(AIS-90)取全身最重的3個受傷區域,損傷嚴重程度評分(ISS)為3個區域的AIS分值的平方和。ISS≥16分6例,<16分30例。損傷部位:肋骨骨折32例(單根肋骨骨折1例,單側多根肋骨骨折30例,雙側多根肋骨骨折1例),胸骨骨折1例,嚴重肺裂傷 3例。合并癥:合并血氣胸28例(其中遲發性血氣胸 4例),肺挫傷10例,膈肌破裂1例,腹部損傷4例,四肢骨折、椎體骨折3例,顱腦損傷5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及家屬入院時均接受宣教,治療過程中進行心理疏導。單純肋骨骨折均采用胸帶外固定包扎,多發肋骨骨折伴胸壁軟化局部棉墊加壓后胸帶外固定包扎。老年患者胸廓彈性差,胸帶包扎不易過緊。7例患者因胸外傷及肋骨骨折誘發呼吸功能衰竭,對于I型呼吸衰竭進行機械通氣[2],接受激素治療抑制應激反應,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機械通氣采用小潮氣量5~6 mL/kg,平臺壓12~16 cmH2O,peep 5~10 cmH2O的通氣模式。28例合并血氣胸患者行胸腔穿刺5例,局麻下行胸腔閉式引流術15例(1根胸管置入11例,2根胸管置入4例),剖胸探查8例(肺破裂修補3例,胸廓內動脈、肋間動脈縫扎3例,膈肌修補1例,胸腹聯合切口探查修補肺、肝臟等損傷臟器1例)。制定個體化麻醉方案,減少藥物因素對肝腎功能的損害,降低器官衰竭發生的風險。合并四肢骨折患者行石膏固定2例。合并顱腦損傷患者行開顱手術2例。所有患者均經痰培養藥敏試驗選擇有效抗生素,霧化促進排痰,營養支持治療,控制血糖、穩定血壓等基礎疾病治療。在快速補充晶體液時,適當補充膠體液,并根據患者蛋白情況輸注蛋白。
30例輕傷患者中,26例經補液治療、對癥治療、胸外科保守治療、短暫重癥監護支持治療后治愈,4例經重癥監護及胸外科聯合治療后基本治愈;6例重傷患者中,4例經胸外科、神經外科、普外科聯合手術及重癥監護術后治療病情有好轉,1例因嚴重肺感染導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嚴重顱腦外傷家屬放棄搶救自動出院后死亡。
老年患者胸壁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胸廓抗壓能力減低、器官功能生理性退變、免疫功能低下,遇到外傷易導致肋骨骨折,多累及多根肋骨,反常呼吸發生率高。異常的呼吸運動可導致老年患者肺通氣功能下降,彌散功能減低,肺部并發癥增加,恢復時間延長[3]。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礎疾病,且多伴有低蛋白、貧血、營養不良等表現。一旦發生嚴重外傷,老年患者原有基礎疾病加重,可誘發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同時老年患者對疼痛反應遲鈍,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容易影響病情判斷。
ISS是近30年來評價損傷嚴重程度較為通用的標準[4]。有研究[5]表明,患者的性別、年齡、受傷至接受治療的時間間隔、受傷機制均與呼吸功能衰竭的發生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而傷情中的肺挫傷、連枷胸及擠壓綜合征對呼吸功能衰竭的影響較大。損傷嚴重程度評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患者的預后。
本研究分析36例高齡老年胸部外傷的診治情況,歸納相關的治療要點:①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預防肺不張、肺感染、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重要保障[6-7]。可采用刺激頸部氣管被動咳嗽排痰,疼痛不愿咳嗽患者可適當予以鎮痛治療,痰液濃稠不易咳出患者可予以霧化及靜脈應用祛痰藥稀釋痰液,對于咳嗽無力或痰液堵塞氣道的患者應及時應用吸痰器或纖維支氣管鏡吸除痰液。同時治療過程中需控制液體總入量,以預防肺水腫。②骨折的處理。對于單純單根肋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可不予以特殊治療,進行早期足量的止痛;對于多根肋骨骨折但不伴有胸壁軟化者可胸帶外固定,同時予以化痰、鎮痛等對癥治療;對于伴有胸壁軟化者應行局部棉墊加壓后胸帶外固定,必要時采用呼吸機輔助通氣;對于開胸探查的老年患者可行肋骨骨折內固定術,既促進骨折又可減輕疼痛;對于單純胸骨骨折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療[8];復雜的胸骨骨折應行胸骨骨折內固定術;對于合并四肢骨骨折患者視情況行石膏外固定或切開復位內固定,需加強與相關專科醫師交流。本文2例伴有局部胸壁塌陷的患者接受棉墊加壓包扎后胸帶外固定包扎的保守治療。1例胸骨骨折經保守(胸帶外固定)治療好轉。③血氣胸的治療。對于少量血氣胸可動態觀察治療,對于中等量以上的血氣胸應盡早行胸腔閉式引流[9],同時需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心電監護及動態胸片檢查等防止遲發性血胸發生。本研究4例遲發型血氣胸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胸腔閉式引流治療后好轉。④復合傷的應對。盡早明確診斷復合傷,組織相關專科醫生會診。合并腹部外傷的患者需按次序逐一臟器進行腹部探查,注意遲發性肝脾破裂的發生[10];合并顱腦損傷、四肢骨折及椎體骨折的患者應按病情輕重予以分類治療。⑤基礎疾病的治療。治療過程中需控制血壓,穩定血糖,維持酸堿平衡及內環境穩定,糾正電解質紊亂,預防心腦意外的發生。及時請相關專科醫師聯合診治。⑥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應及時行痰培養及藥敏實驗[11],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降低肺感染的發生。⑦預防血栓。應在入院時予以宣教,強化預防血栓的認識[12]。對低危的老年患者予以密切觀察,中危患者進行風險篩查,高危患者進行抗凝預防為主的治療。⑧心理關懷。給予針對性的心理關懷可改善老年患者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
綜上,高齡老年胸部外傷的診治需掌握老年胸外傷的臨床特點及救治原則,分清病情輕重緩急,針對性的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