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沂
《黃帝內經》載:“汗出見濕,乃生痤疿?!奔凑f,人們暑熱汗出,或勞作汗出,陽氣內盛,熱盛蒸液,如果此時遇到濕邪,如汗出未盡,就去洗冷水澡,或冒雨淋水,由于水濕病邪有郁阻陽氣的致病特性,因此濕邪阻遏陽氣,陽氣郁結于皮膚腠理,甚至陽氣郁結化熱、化火,即會發生“痤”“疿”等皮膚病癥。因此,盛夏季節尤其要當心該類皮膚病的預防與調治。
“痤疿”是一種生于皮膚及皮下組織較為淺表的皮膚病,多為急性化膿性疾患,屬于中醫瘡瘍的范疇,又稱“瘡癤”,多發于夏秋季節,隨處可生,以小兒、青年較為多見。發于暑熱季節者,又有“暑癤”“熱癤”之稱。
瘡癤發生的常見原因,除“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還有“癤腫治療或調養不當”與“膏粱之變,足生大丁”兩個原因。前者是患癤腫后,因處理不當,致使膿液潴留;或搔抓碰傷,以致膿毒旁竄,在頭皮較薄之處發生蔓延,引起范圍較大的瘡癤。后者是平素經常、過分地偏嗜膏粱、肥甘食物,因陽熱蓄積、腐血壞肉,即會引起瘡癤等皮膚病,若陰虛內熱之消渴、糖尿病患者或脾虛便溏患者,則容易感染邪毒,并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引起多發性瘡癤。
瘡癤的預防應注意以下三方面:
生活起居平素尤其是暑季,要勤洗澡、勤理發、勤換衣,要用溫水洗臉、洗頭、洗澡,出汗之后,必須等到汗出凈后,再用溫水清洗,保持局部皮膚清潔。
飲食調養暑季可適當吃一些苦、寒食物,如苦瓜、青菜、芹菜,或西瓜、綠豆、紅小豆等,以清解暑熱,避免體內陽熱偏盛,引發瘡癤。注意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膩食物,以免助熱生濕,引發瘡癤,患病期間應忌食、忌飲牛羊肉、蔥姜蒜、白酒等辛熱食物以及魚蝦、螃蟹、豬頭肉等發物。
治療原發病有消渴病、糖尿病,以及脾虛濕盛等病證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以免變生瘡癤。
下面再給大家介紹4款調治瘡癤的食療藥膳方:
涼血荷葉粥由鮮荷葉50克(干品減半),白茅根、粳米各30克組成。先將白茅根水煎取汁,加粳米煮至粥將爛熟時,放入洗凈、切塊的鮮荷葉,再略煮片刻,加入適量白糖即可。全方具清熱涼血、利濕解暑之功,適用于小兒紅痱,即紅色丘皰疹所致熱癢疼痛的調治。
綠豆粳米粥由綠豆25克、粳米100克組成。綠豆、粳米洗凈,加水煮至爛熟,加適量冰糖,調勻即可。分2~3次食用。全方具清熱解毒、消暑解熱之功,適用于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尤其是暑癤等病證的調治。
銀花綠豆茶本方源于《茶飲與藥酒方集萃》,由金銀花30克、綠豆15克、生甘草5克組成。各味洗凈取汁,代茶飲用。全方具清熱祛暑、解毒消腫之功,適用于暑癤初期、化膿期的調治,也用于復發性暑癤的預防。
消毒瘦肉湯由金銀花、野菊花各2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紫背天葵10克,瘦豬肉100克,荷葉2張,蜜棗6枚組成。各物洗凈,豬肉切片、沸水焯去腥污,與其他各物加適量清水煲湯,飲湯吃肉。本方實為《醫宗金鑒》專治疔瘡的名方“五味消毒飲”加荷葉、蜜棗與瘦豬肉制成。全方既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又益氣養陰、補脾益胃,適用于復發性暑癤,及氣陰兩虛性消渴、糖尿病瘡癤的預防與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