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麗潔
2006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戰略任務提出,各單位各部門都在積極響應,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上日程。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和廣度的研究,學術界都有所推進,具體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涵義;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性;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路徑。
當代我國推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符合中國的特殊國情,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斷進行的經驗總結,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于我國厚重的傳統文化,來源于共產黨的優良作風,來源于人民的現實生活,來源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最終形成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十二個詞語的文字表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非從天而降,它或多或少的體現在共產黨的每一項文件,立足于中國的傳統文化,貫穿于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二十四個字所在的三個層面來分別追溯其文件來源。第一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與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百年奮斗目標:“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謀而合。第二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濃縮于黨十七大報告:“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第三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來源于公民的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誠然,社會上有一些人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有些偏差,對其表述并不贊同,這往往是因為只從表面上去單純的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沒有立足于中國的實際情況,沒有考慮中國的國情。但是,我們依然要從整個世界這一普遍角度來看待社會主義價值觀。盡管社會主義國家的價值觀不完全相同,但我們可以通過找到共同點來總結出事物發展的規律。社會主義是屬于整個世界,并非指某一特定的國家,理所應當有共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每個國家的國情都有其特殊性,各社會主義國家所推行的核心價值觀也必須符合該國的國情。馬克思提出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運用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同樣適用。我國推行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世界通用的,并非是適合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一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不能運用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由此可見,立足于我國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為中國量身定制的一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時代的需求,它體現了社會判斷是非的標準。新中國成立后,價值共識也發生了幾次轉變。例如,改革開放前,中國用“革命與斗爭、重義與輕利、集權與人治、身份與等級、崇高與信仰”等系列的核心價值觀把各個階層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社會主義建設奮斗。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經濟轉型,原有的價值共識進行解構,“市場、契約、效率” 這一全新的價值共識得到構建。
在當前階層分化趨于明顯的形勢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人們的實際需求,符合新時代的發展方向,對于改革事業的全面深入和道德正能量的注入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有助于當今社會意識形態工作的推進。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思想上的引領,有助于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的是人們的理想目標,這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動力所在。其二,促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進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相互作用的,相互促進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精神力量,這一力量貫穿于國家治理的全過程之中。核心價值觀能夠在整個社會起到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的作用,社會治理過程需要這樣一種強大的思想基礎,從而實現治理的最佳狀態。另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治理全過程中也得到了具體的貫徹與彰顯。其三,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價值觀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滿足了這一需求。中國夢不僅僅是一種既定目標,同樣也是一種價值追求,這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涵義不謀而合。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過程就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路徑可以著重從物質基礎、制度建設、文化發展三個方面來探尋。
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是需要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應運而生,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只有不斷發展生產力,保持經濟快速穩定發展,才能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首先,堅實的物質基礎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實現的先決條件。沒有物質基礎作為支撐,再理想化的價值追求也是虛無縹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憑空而降,而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建立在堅實的物質基礎之上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需要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來尋找其根源所在。馬克思時代設想的社會主義是繼資本主義后出現的級別更高的一種社會形態。然而,現實中的社會主義并非是馬克思當時的設想,而是建立在相對落后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因此,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與當前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相符,不能夠超越也不能脫離目前的發展水平。
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是反映當時社會的狀況,更是引領社會發展的一種理想形式。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同樣是客觀反映了目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也是一種源于理論之上的必然狀態,是對目前中國社會進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的反饋,是一種價值定位,是對中國發展方向的積極引導。發展是解決中國發展進程中問題的關鍵所在,價值定位和方向的指引同樣必須依靠發展。因此,我國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促進經濟健康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進而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另外,經濟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同制度的分配有著密切關系。我國對于分配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貧富差距的不斷縮小,能夠使得人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公正平等的優越感,進一步推進經濟的穩步發展。
制度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制度帶有全局性、根本性、長期性、穩定性。社會制度的好與壞,健全與否,能夠導致社會進步或走向對立面。社會化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過程的順利與否受到相關制度錯位、缺失的直接影響。制度建設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有著重要的意義。制度必須要建立在突出位置上。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踐行,需要進一步加強制度的建設,并不斷發展和完善相關制度。
其一,制度建設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根本保證。制度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準則,具有強制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不光依靠道德教育、文化渲染、行為養成等軟性因素,還需要制度這種硬性因素作為保障。制度是一種引導人們行為的方式,可以讓行為變得具有預見性。制度具有確定性,它告訴人們行動的標準,對人們的行為同樣具有約束性。制度具有強制性,它不僅像道德規范一樣告訴人們什么不能去做,還規定了人們倘若做了不能做的事情將會經受怎樣的懲治。制度具有穩定性,它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之后就相對穩定。價值觀與制度是不可分割的,在完善自己的過程中也在促進對方的不斷發展。不斷發展的制度建設可以有效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踐行。
其二,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具有可行性,必須要不斷深化制度的改革。制度在具有確定性等優點之外,其本身還有缺陷,例如:滯后性、不完善。制度有時候起到的是負面作用。人的認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制度是人為制定的,可想而知,制度肯定不可能具有普遍完善性。制度形成之后一段時間相對穩定,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制度便難以滿足變化著的形勢的發展,勢必會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不同程度的制約作用。因此,為了保證制度建設發揮更大的積極性作用,就應當努力克服制度本身的缺陷,不斷深化制度的改革,勇于創新,不斷完善,給制度賦予無限的活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踐行都離不開社會文化,它不僅具有熏陶的作用,還能夠作為一種有效的載體。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探索出符合中國特色的文化之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指明了可行性方向。
首先,文化發展的核心是價值觀。社會并不是只存在一種文化,而是多種文化的有效結合,這多種文化能夠在某一個社會共存,說明它們有著共同的精神價值。社會需要建設怎樣的文化,就應該倡導怎樣的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與文化建設的具體任務緊密結合起來。”[2]在當今社會,中國需要充分發揮文化的育人功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們的內心,倡導社會的文化發展。
其次,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要做到文化發展的堅定自信。中國的文化發展想要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強國之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中國的文化發展要在做到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去除糟粕的同時借鑒他國文化,重視意識形態建設,抵制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侵入,不斷探索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文化強國之路,積極推行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最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推動文化道路的發展。想要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吸引力,社會需要推動文化的飛速發展和全面繁榮。在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上,選擇性吸收外來文化為我所用,積極弘揚中華文化,積極營造良好的中華民族文化氛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多樣化的文化作為載體,文化的創新是必然趨勢,同樣需要不斷增強文化的發展驅動力。在創新方面,要創新文化傳播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充分利用手機新媒體的方式,讓新媒體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有效陣地。
綜上所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目前中國推進全面發展的一大舉措。推進中國的全面發展,需要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義。了解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所在,有助于當今社會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需根植于人們的心中,把理論轉化為實踐,進而最大程度的推進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