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慧
針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來看,其要求高職學校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需要培養出具有優秀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需要以科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從而使聽力教學活動的展開可以切實的提升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以下從多角度分析了輸出驅動理論的特點及內容,立足于此提出了如何將其科學的運用于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達到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提升的目的。
輸出驅動理論的內容。聽、說、讀、寫、譯是語言的基本技能,在這些基本技能中,聽和讀是輸人性技能,說、寫和譯是輸出性技能。從心理語言學角度,認為輸出比輸入對外語能力發展的驅動力更大。一個沒有輸出驅動的學習過程,即使有高質量的輸入,其習得效率也有限。從職場英語需要出發,該假設提出培養學生的說、寫、譯表達性技能比培養聽、讀接受性技能更具社會功能。尤其是口、筆譯技能。從外語教學角度,該假設認為以輸出為導向的綜合教學法比單項技能訓練更富有成效,更符合學生未來就業需要。
輸出驅動理論的運用特點。輸出驅動理論的運用就靜態而言,包括對認知行為具有影響作用的各種知識,即認知主體關于自己認知過程、認知結果及其相關活動的知識。就動態而言,表現為對認知過程的積極監測和調控,即學習者對自己學習和認知結果的自我評估以及對自己學習和認知過程的自我管理,學習者就會如饑似渴地吸收自己所需的語言,學習的興趣就會更高,效果會更好。
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其教學結構主要是針對社會需求來進行相應的調整及優化,目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得英語教學工作必須要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進行培養及提升,而這也使高職英語聽力教學需要進行相應的革新。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輸出驅動理論的應用可以由輸出帶動輸入,從而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應用能力,符合現今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所提出的要求。可以說在輸出驅動理論的支持下使英語聽力教學的展開更好的對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培養,進而推動學生的良好發展。
提升英語聽力教學效率。目前在高職學校中其英語聽力教學活動的展開多數是以輸入式為主,雖然其可以使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進行掌握,但是整體的教學效率不高,這種情況也使學生無法在有限的課時時間內將所學的知識進行轉化,在英語聽力課堂中對英語知識輸入輸出轉化不及時會影響學生對英語的應用水平。因此在輸出驅動理論下需要充分的認識輸入及輸出之間的聯系,以此來對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表達性的知識內容進行擴充,在輸出驅動理論的運用下通過輸出帶動輸入的方式來對學生英語綜合技能進行提升,達到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的目的,這樣也可以使英語聽力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以目前課程改革的內容來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由主導者向著引導者的方向轉變,因此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需要適應此種角色的變化來采取適當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在聽力教學中,輸出性的“說”是學好輸入性“聽”的必備條件。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輸出性的表達對目標語進行自我檢查、反饋,從而更好地進行輸入學習,還可以通過各種輸出性教學活動,提高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加強英語實際應用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與學生形成輸入輸出互動,通過課堂教學安排給學生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
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在輸出驅動理論下可以使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知識更為高效的轉化,這樣可以對學生英語語言體系進行拓展,并且在輸出驅動理論下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有更為真實性的感受,為此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針對學生的發展需求來對英語聽力教學方法進行選用。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有必要給學生提供必聽材料、選聽材料以及課外泛聽材料,而不是照本宣科,多給學生一些英語聽說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在進行英語聽力教學中不同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感受,而這也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需求,還需考慮輸出驅動理論所具備的特征來確認具體的教學方法,從而在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等進行全面的培養,滿足輸出驅動理論所提出的要求。例如,合作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都等都具備了語言輸出的特征,為此可以根據實際的聽力教學需求來進行選用。
合理的選擇教學材料。在輸出驅動理論的應用下要想促使高職英語聽力教學更好的實施,則需要對教學活動中所用的教材進行合理的選取,以輸出為目的來確認具體的聽力教學材料。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會對其語言輸出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以此為依據來考慮聽力教學材料的內容。材料過難,語速過快,影響聽者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從而影響輸出表達;材料過易,語速過慢,則會使聽者產生無所謂態度,難以提高聽力技能水平,輸出與輸入無法互相促進。為此在英語聽力材料的選擇上需要結合這些特征來進行分析,并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來確認聽力材料。在輸出驅動理論下還需研究所選用的聽力材料是否可以對學生語言輸出能力進行培養及提升,從而達到對聽力課堂輸出教學效果進行強化的目的。
加強聽力訓練來達到語言輸入的效果。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訓練屬于其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訓練才能使學生對聽力技巧進行了解及掌握,從而更好的對聽力中所遇到的英語問題進行解決去處理,使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語感。根據輸出輸入理論的內容來看,在英語教學中“聽”屬于輸入型內容,其主要是由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來對英語知識進行掌握,這樣可以為學生英語輸出提高良好的基礎知識。為此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及知識基礎來設計聽力訓練內容,從而在訓練活動中對學生英語聽力能力進行提升,為其更好的完成英語輸出奠定基礎。
實現聽力與口語及寫作的結合來達到語言輸出的效果。教師在進行英語聽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考慮通過將其與口語及寫作進行結合的方式來實現語言輸出,在輸出驅動理論的支持下可以實現在聽力教學中輸入、輸出的有效轉化,從而促使學生更好的對英語知識進行掌握及應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聽力材料、聽力任務來設計口語任務,這樣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所接收的聽力知識完成情景對話及口語練習,在此過程中也充分的進行了語言輸出,滿足輸出驅動理論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要求。同時教師還需對學生的英語聽力技巧及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測,以此來確認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后續英語聽力教學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例如,教師可以針對英語聽力教學課程的內容來布置寫作任務,并要求學生以聽力中所學的詞匯、句型等完成完成寫作題目,在寫作的過程中體現出了語言輸出的特征,其能夠有效的強化學生對聽力知識的掌握效果,且還可以對學生的聽力學習情況進行確認,達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中綜合素質能力進行培養的要求。
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輸出驅動理論的運用可以對其以往輸入型教學模式中存有的不足進行有效的補充及改進,從而進一步的加強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在英語聽力中更好的對所學英語知識進行運用來進行問題的處理,這樣對培養應用型人才有著良好的幫助作用。同時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還需注重將其與口語、寫作等進行結合,這樣能更為高效的實現語言輸出,使輸出驅動理論的應用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